| | | |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編按:相信許多讀者都期待經過數日年假的休息,可以讓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繼續迎接新一年的挑戰。但事實上,許多人依然感到身心不振,腰酸背痛更是許多人普遍面臨的問題,以下是羅醫師對「下背痛」的解析,希望能讓您對此問題有更多的認識,進而尋求解決之道。
一、概論:
下背痛即通常所稱之腰酸背痛。凡下背部所發生之疼痛或源於下背組織之疼痛,皆可稱為下背痛。根據此定義,痛之範圍可延伸到兩側下肢。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其一生中有過下背痛之經驗,輕者只要休息幾天就會好,而嚴重者,則要躺上幾星期,甚至需要手術治療,根據統計,年齡在五十至六十歲的人佔多數,男性與女性之間差別不明顯。
下背痛是一種症候群而非一特別之疾病名稱,因此在治療下背痛之前,應先了解其原因。
二、病因學:
有許多之情況可造成了背痛,一般可分為:
A.慢性創傷:由於長期姿勢不良,如穿高跟鞋、坐姿不良,或長期過度使用腰椎(如農夫、礦工、水泥工、搬運工等),使脊椎長期承受過重之壓力,這些情況皆可造成腰部之軟組織受傷或是椎間盤突出,造成下背痛。
B.急性創傷:如骨折、軟組織受傷或椎間盤突出等。
C.脊椎分離症、脊椎滑脫症。
D.變形性脊椎症:可造成骨刺或椎間管狹窄—即通稱之「退化」。
E.腰椎關節炎:如風濕性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椎炎。
F.局部發炎或感染:如結核菌感染或一般之細菌感染。
G.轉移痛: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腸炎、膽囊炎、女性生殖器官之疾病等。
H.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
I.神經官能症。
在諸多引起下背痛之原因中,以腰部軟組織之病變為最多,而真正因椎間盤突出所引起者,大約佔百分之十至十五。
三、診斷:
對一個下背痛的人來說,腰椎前後位及側位之X光片,是必要的。因它可提供腰部骨骼之變化情形及是否有其他特殊狀況。而特殊之檢查,如肌電圖、脊髓攝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須由醫師視情況而申請。
四、治療:
一旦有下背痛,應找醫師診視。因下背痛之原因甚多,尤其是慢性下背痛之治療,千萬不可隨便服止痛藥,以免延誤病情、更要提醒的是,有些慢性下背痛患者,因長期服用上線皮質素-即俗稱「美國仙丹」或「黑藥丸」,而造成一些不可逆之後遺症,實為憾事。
五、預防:
下背痛之預防,須注意下列幾點:
A.避免受傷:下背部之傷害,往往造成下背組織變性或提早老化而引起疼痛。 B.避免下背部過重負荷:如搬運重物,過度激烈運動,腰部大幅度旋轉等。
C.適當之運動。
D.避免不正確之姿勢:不正確之姿勢會引起脊椎曲度之變化而引起下背痛。
六、結論: 下背痛為一常見之病況,但正確之診斷並非容易。因此醫師之詳細問診及適當的影像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