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製作迷你農具的老木匠覺得:能讓後生晚輩知道傳統農具的長相與用途是件開心的事。
七十一歲的木匠師傅張阿卿以精湛的木工技藝,製作了整套的迷你古農具,勾起了許多人對台灣農業發展史的興趣與思古情懷。
迷你農具 維妙維肖
張阿卿是個農家子弟,從小跟著父親務農,卻對木工有著濃厚的興趣,看過的東西就很想製作模型。學生時代即開始勾勒美麗的木工世界,十七歲時投入具挑戰性且發展機會多的家具製作行業。梳頭桌、八腳眠床、衣櫥等,樣樣都是他的拿手絕活,全部使用卡榫,不用一根鐵釘,堅固耐用。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的木工家具因為成本高,已鮮少有人訂做。閒暇之餘,農人出身的張阿卿,決定把他深懷情感的五十年前農業時代的古農具迷你化,於是他開始製圖(縮小比例從4:1至20:1不等)。牛擔、犁、耙、手耙、碌碡、秧輪、摔桶、風鼓、水車等,自牛耕田至稻穀收成,整套農具齊全。細膩的手工,樣樣維妙維肖,並且真的可以轉動使用,令人嘆為觀止!
參觀教學 產品非賣
迷你農具雖然小,每件至少得花上二至四天的時間,張阿卿樂在其中。他說: 做這些東西除了要有好功夫外,耐力是絕對必要的,才不至於半途而廢。張師傅表示:科技發展得太快,傳統農具已漸淘汰。留下這些迷你農具,讓後生晚輩知道傳統農具的長相與用途是件開心的事。他的作品都是非賣品,偶爾提供農會展示;附近學校參觀教學,張師傅皆不厭其煩的詳細解說每件農具的製作過程及用途,讓參觀者受益匪淺。
回想起當年學技術時的辛苦,張師傅有許多感嘆,當時木工師傅的薪水雖是其他行業的一倍,每天卻也只能賺到一斗米。他覺得時下的年輕人過於求安逸,所以常常勉勵子女: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拿經濟不景氣當藉口,要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淡泊名利的張阿卿代表著老一輩吃苦耐勞、堅忍剛毅、樸實純真的精神。這不正是現代人所需要學習與努力的方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