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本文藉由陳布雷(蔣中正的文膽)女婿的一生,引領讀者見證中國大動盪時代的悲歌。
要讓媽媽當時就意識到黨的路線出了偏差,那是夢話,連後來的第二代領導核心當時都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下一種自然的思維取向就是從身邊最熟悉的人和事中找原因。
理想主義傾向
爸爸對49年的結論心裏不服,和蔣南翔之間有矛盾,媽媽當然是知道的,但現在演變成了敵我矛盾,撤職、開除、見報、勞改,這些事就不能不重新認識了。媽媽的理想主義傾向使她往往從道德情操上去歸納政治鬥爭。「天下唯有德者據之」,革命就是有道德、有追求、代表社會進步的新興力量取代沒落者、謀私者的過程。解放後黨內的問題從張子善、劉青山到高、饒,最後也都落腳在道德品質上。陳毅元帥在一首詩裏總結說:「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代表了當時對黨內鬥爭的這種單純的認識。
相對來說管住自己「手莫伸」應該是容易做到的,可讓媽媽想不通的是,一起出生入死十八年的小袁,怎麼就不知道謙虛謹慎、改造自己的非無產階級思想呢?怎麼就不能把1949年的結論當成組織上的嚴格要求呢?這下好了,資產階級個人主義膨脹,利用鳴放反對黨的領導,終於成了右派。
為黨犧牲自己
媽媽哀其不幸,怒其不明,一家人都跟著受牽連。媽媽當時的地位非常軟弱:作為大右派的妻子,袁永熙的反黨陰謀,你一點都不知道嗎?47-48年的入獄和被保釋,你們也是一起的,真的就那麼單純嗎?
這時蔣南翔又出場了,向媽媽傳達了兩條:1.袁永熙的問題和你沒關係,不會株連到你。2.你背叛反動家庭投身革命,黨相信你也會勇敢地和右派分子袁永熙劃清界限的。
已經不用說更多的話了,為了對丈夫的忠誠而失去黨的信任,媽媽不會那麼做,因為她並不肯定爸爸是正確的或無辜的,而她自己入黨時就準備為黨犧牲自己的一切。(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