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根據健康基金會「2002年台灣地區精神健康指數調查報告」,六成國人認為自己的能力與特點沒有發揮,五成六者對未來黯淡不樂觀,感到生命沒有價值的人,竟也高達四成。在年關將近與寒流來臨之際,此份報告更添社會幾分愁雲慘霧。
憂鬱的原因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尋求離苦得樂的良方。然而弔詭的是,當人們此種獲享逸樂的傾向越嚴重,個體生命就益加脆弱,陷入憂懼恐怖的危機中。繼愛滋、癌症之後,憂鬱症也躍升成為廿世紀三大疾病之一。
引發憂鬱症的原因雖說複雜而多變,但基本上可歸為下列三大因素:1.生物因素:即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失去平衡。2.生理因素:具完美主義及依賴性的人格,或慣於負面思考習慣的人。3.社會因素:如幼年創傷經驗,突遇地震與空難的災難,或是負面的生活事件如失業、負債、疾病乃至婆媳不合、親子問題、朋友背叛等,種種潛在因子都有可能引發患者長期陷於頹喪恐懼中,逃避麻木的情緒,甚至導致自傷的行為。人類健康危機從身體進入了心理,情況更加幽微不可測。
快樂的兩難
出於自私慾望的滿足,從來就無法成為快樂的根源。倘若追逐財富,就會陷入慾望的牢籠;渴望權勢,就會陷入孤獨的陷阱;如果執迷情感,那就要淪入百轉情絲的苦惱糾纏,終身都不得解脫了。然而這個世界具有繁華與精緻文化的需要,也不能沒有真誠溫暖的人情,或是值得奮鬥追求的目標。正如急功好利的A型性格容易罹患疾病,但是喪失自我價值的人也無法活得平和愉悅。
此次調查中,低收入的獨身居住者,便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如何穿梭紅塵又能瀟灑來去,在消極頹廢與汲汲名利中尋找圓融與自得的境界,本來就是自古以來最大的難題。
抱持希望面對現實
這次精神健康指數調查中,最值得注意的面向,就是多數人對未來不持樂觀的想法。而這種「絕望」正是致病之源。希臘神話中,當潘朵拉打開盒子之後,惟獨「希望」留存,留給這苦難的人世一絲光明。勇氣、信心、相信人性本質美善這種單純的想法,雖然無形且常常被嘲為痴愚,但卻往往是使人轉危為安的關鍵。
且讓我們在烏雲籠罩、悲哀傷痛的時候,相信必有萬丈陽光在背後燦燦等待照耀。如此的態度不僅讓人活得更健康,自然也更有機會走出陰霾,迎接眼前柳暗花明的渡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