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88 期 2002/12/5 -- 2002/12/11 論衡【媒體觀察】
 
生生不息的贈與
張錦華  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
 

最近參加了一個獎學金頒獎典禮,會中贈與的是兩個很特殊的個人捐助的獎助金,一是「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研究生論文獎助金」,另一個是「戴杜衡先生新聞獎學金」,知道他們的人或許不多,不過,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都曾經認真而傑出的活過,更留下福蔭後人的心願善行,生生不息,令人動容。本文限於篇幅,特別與各位讀者分享張振芳女士的懿行。

張振芳女士的夫婿吉星福先生是一位將軍、第一屆國大代表,1980年初社會要求促進憲改的聲浪出現後,即率先自動退職,不戀權位,風骨卓然。

振芳女士更是傑出女性,出身教育和醫學世家。美國時代雜誌創辦人亨利.魯斯的父親初至山東時,即在張府莊院設立教堂、醫院、學校傳教,亨利.魯斯即在張府誕生。振芳女士自幼聰慧過人,音樂稟賦秀異,父母均重視女子教育,特設立「文德女中」,一改「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舊習,甚至在抗戰期間,辛苦地率領女青年學生,在流亡間讀書不輟,培育優秀女性無數。

振芳女士才華卓越,膽識與努力優異過人。她一路升學進入燕京大學,不獨琴藝精湛,花腔女高音聲徹京華,英文競賽亦屢獲大獎,其後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修音樂教育,獲得碩士學位。學成返國從事音樂教育,她所指導之學校,每每獲音樂比賽最優之獎,可見其教學之熱誠、培育晚輩之心切。

中日抗戰爆發後,離開香港輾轉來美。晚年慨然將其家傳國寶13箱共213件古物捐贈故宮博物院典藏,當時總統明令褒揚外,並贈款兩億,但夫婦倆均婉謝。高風亮節,令人感懷。

捐贈寶物後,他們再度捐款四百餘萬,設立基金會,獎助碩士與博士研究生深造,蔚為國用。其實夫婦倆一生儉樸自持,並非鉅富,卻慨然將其個人所有,化為生生不息之永續大愛。

基金會董事長孫震先生,曾任台大校長和國防部長,對著領獎的數名年輕學子,說了一席發人深省的話。他回想年少時以一介山東流亡學生身分,在經濟無著的情況下,勉力進入台大,領取工讀獎學金,與于宗先(現為中研院院士,前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和另一女同學負責打掃教室。何曾想到數十年後成為國內學術重鎮名流,因而殷殷期勉青年們面對挫折時不要氣餒,今日卑微中的努力,將是明日成功的基石。

孫先生更意味深長的表示,他不喜歡用「頒獎」兩字,而改用「贈送」,這樣不但更顯得平等些,同時,它的深意是:人與人之間無私而慷慨的贈送,可以讓良善和生機綿綿長久。獎學金如此,其他人際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