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87 期 2002/11/28 -- 2002/12/4 文明探索【圓融環境觀】
 
當黑夜不再降臨
稻草人  
 

331大地震當晚,在回家的路上發現街燈沒亮,應該是台電搶修不及之處。雖然稍有不便,卻意外的發現一種「寧靜」的舒適。走在雖暗卻有青色月光的巷子裡,享受平時被忽略的涼風徐徐,才知道夜晚的路燈雖有照明的作用,卻干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直接感受。

《自然網》一篇報導指出,都市人已習慣不夜城的燈紅酒綠,在大都市中的建築物上,無數的人工光源徹夜通明。由於街道和建築物的燈光帶來的朦朧效果,都市人早就習慣在夜空中只看到比月亮稍微大一點的界面和幾顆最亮的星星。

一張光污染綜合地圖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和半數歐洲已經無法看到銀河系。如不加以控制,人工光源可以很快讓天文學家們什麼也看不到。科學家說,夜空被損害的嚴重程度遠超一般人的想像。他們的全球夜晚亮度地圖冊表明,「人類正在不斷地把自己裹入一團光亮的霧中」。

光污染的問題不只限於工業發達的國家,它與其他的污染一樣不受國界的限制。科學家報告說,「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和歐盟人口,以及大約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其所在地區的夜空大約已達到光污染的臨界點。」許多人,包括百分之八十的美國人口,完全沒有真正的夜晚(夜晚的定義為,比大洋中的弱光層更暗)。由於黑夜確實從未降臨到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頭上,美國人口的五分之二、歐盟人口的六分之一、全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光污染的影響下已造成夜視能力下降。

「光」也是一種污染嗎?人們對工業廢水的污染、空氣污染都有一定的認識,而「光」則因為它表面上似乎帶來無遠弗屆的好處,使得人們很自然的忽略了它不好的影響。

(參考資料:正見網,http://big5.zhengjian.org/)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