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86 期 2002/11/21 -- 2002/11/27 論衡【三舍漫談 】
 
沒有答案的答案
三舍  (自由撰稿人)
 

1970年代,有一首曲名「答案」的校園民歌,歌詞雖然僅僅兩個問句,聽來卻韻味深長,耐人思量:

──天上的星星,為何~像人群一樣的擁擠呢?

──地上的人們,為何~又像星星一樣的疏遠?

這原是詩人羅青的作品,名為「答案」而實無答案,但已充分表達人世間的現實與矛盾。經由名家李泰祥譜曲,再加上齊豫獨特嗓音的詮釋,成就了難得的佳作。

多年來,台灣隨著工業化、現代化巨輪的轉動,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大量湧向都會區。其間新建設不斷完成,新社區不斷開發,科技突飛猛進,資訊通信無遠弗屆,但社會結構、主流文化不斷變遷,人際關係也日益疏離。

驀然回首,我們不禁懷念那「厝邊頭尾」親如一家、多代同堂共享天倫的時代。瞧!市井旁、溪流邊,經常結伴搗衣的婦女;寺廟口、街坊間,隨時閒聚嬉戲的老少…多麼美的畫面!那真是人親土親、溫情洋溢的社會。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失調,多年前曾有人弘揚「第六倫」,力倡「群己」觀念;後來有人推動「科技與人文」的對話,繼而有人呼籲擴大「贏者圈」,建立公民社會。現在,又有人發起「反冷漠」運動,徵召了四十位「反冷漠」大使,部分媒體人還繫上紅絲帶,要大家關懷周遭,灑播愛心種子。

基本上,任何民間團體熱心公益,投入志工行列,都值得肯定與敬佩。只不過一切活動的倡行,若不能與台灣基層有所交集,著不了地、生不了根,恐怕就起不了什麼作用。尤其運動掛個「反」字,直覺上就缺少親和力,怎麼熱情、溫暖得起來呢?

看來,還是部分民間宗教團體直接走入社區、親近人群的作法,比較發揮得出愛灑人間的力量。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