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民國九十年的十一月廿一日福盛圳舉行了通水典禮,地點就設在八仙村永樂路上的社區活動中心,沒有冠蓋雲集,只有關心的人士和清圳的村民溫馨相聚。在漫山的蒼翠裡,福盛圳水汨汨流經山壁又流經水橋,淌淌洋洋迤迤邐邐的最後流入大家相視的笑容中。
與圳週的生態相互共生
福盛圳有水了,然而八仙村的公工們仍然荷鋤持鎬不懈的在前方挑石築圳。除了清圳引水,八仙村人也希冀他們的圳水日後能與圳週的生態相互共生,因此他們不採用急速硬綁的水泥塗敷,而寧願多花心力以卵石一石石的堆壘出他們想像的水圳與水道模樣,因為只有如此,日後在砌石或石縫中才可給更多的生物棲息生養。
每一個八仙村公工斗笠下,都流淌過在赤日裡的汗珠,這些無日無時的汗珠已習於與他們這樣親親炙炙,很多上了年紀的公工用脖項上的毛巾隨手擦揮一下,又低頭幹活,彷彿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與身相俱的自然。
趣味知性的植物染教學
圳水通後的一個晴朗天,從台北下來做植物教學的林老師特意帶著中寮植物染巧手工作坊的學員去認識沿圳的植物。這些巧手坊的好學媽媽學員們到了郊區,就像孩子似嘰嘰喳喳問個不停,學養俱豐的林老師總是耐心回答。在這行程裡,由於許多巧手媽媽就長年生活在鄉間,因此她們也會互相說出一些植物的坊間作用乃至做心得交換。
如此這般由名喚「五月雪」的油桐,講到俗稱「醉美人」的山芙蓉,又說到原住民將之當鹽巴使用的山鹽青,在教學中不乏又談出許多趣事。譬如介紹到芒草,林老師點出在未開花之前尚可食用時,特別提及由於它長得快,所以是很好的崩塌地被植物,這時中寮媽媽就立即補充說九月芒拿來做掃帚最好。
又當說到三株複葉可用來飼餵鵝、雞、鴨,嫩葉且可止血時,媽媽們又說這植物的台語名稱叫「葛藤仔」,它的藤可以拿來綁木柴。
期望納入鄉土教學教材
這樣的一個具趣味與知識的教學,讓台北來的林老師和鄉間的媽媽們有了很好的互動,而藉著這樣的學習,本來就立意要用自己鄉土植物來做染料的手工坊成員,在水圳之行中又得到了許多寶貴知識。這些福興圳邊的植物枝葉,有一天或許就會融入巧手工坊的染缸裡,成為他們一針一線拼出的美麗心花。
從褔盛圳興工到通水,設在八仙村內的中寮鄉親工作站在期中報告裡,向全盟呼籲希望能發函給中寮的各中小學校,將福盛圳列入鄉土教學的基本教材,以便讓這條全然由地方鄉親共同完成的水圳更能具其意義,也好讓鄉裡的下一代都能於此中領會到先民和父執輩們的用心與辛勞。(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