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83 期 2002/10/31 -- 2002/11/6 論衡【吳惠林隨筆】
 
返還人的本質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在全球反恐活動還如火如荼持續進行的當兒,印尼、菲律賓卻接連發生大大小小的爆炸事件,車臣也有人肉炸彈挾持人質事件,而美國本土則出現狙擊手,三不五時在華府街頭殺人,甚至也揚言向小孩子下手。在台灣,太陽會公開卯上《壹周刊》,除公然砸毀辦公室外,還恐嚇承接《壹周刊》的印刷等業務的商家,要他們趕緊與《壹周刊》劃清界線。

這些人與人之間大大小小的互砍互殺案子,看來已愈來愈普遍,而且也不限於某個地方,已成另類全球化事例,而「人人為近敵」的局面眼看著活生生呈現在世人眼前。相信諸多世人都在心底吶喊:怎麼會這樣?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投書報紙,指控好萊塢邪惡帝國的不是,他是看到HBO頻道播映的「人魔」這部「沈默的羔羊」續集電影,由被英國女王授予勛爵的安東尼霍金斯影帝飾演殺人魔的影片有感而發,他指出在「沈」片時就已極盡殘忍之能事,片中虐殺女性鏡頭讓李教授不忍卒睹,但「人」片又較之不知殘忍多少倍,竟然將一個活人的腦子做成鐵板燒,還給小孩子吃;不止於此,好萊塢一不做、二不休,再推出第三部「紅龍」,男主角將全家統統殺死,片中且一再渲染這個變態男主角是如何地殘忍。

類似這種宣揚殘忍、美化殘忍、甚至殘暴而泯滅人性的畫面,不只好萊塢電影獨有,而且各類傳播媒體和動畫遊戲更是充斥稀奇古怪的「非人」行為。正如李教授一再提及的,專給小朋友看的卡通,不論是電影或是電子模擬遊戲,也都競相追逐邪惡殘忍的風氣。就當美國華盛頓地區連續十多次狙擊殺人狂出現,當地居民人人自危之際,狙擊手電玩竟成為熱門遊戲,青少年更是趨之若鶩。同樣的情景,上提諸種宣揚殘忍的電影,不但片片賣座,甚至在奧斯卡金像獎中大放異采,而且知名媒體和影評人還大加讚揚,渲染成「殘忍美學」。由於媒體炒作、觀眾捧場,這類產品不但蜂擁出籠,其殘忍且一再升級,當科技愈來愈進步,鋪天蓋地的影響力也自然愈強。

對於這股引導人類向下快速沈淪的邪惡勢力,有心人早引以為憂,例如著名的趨勢大師奈思比,早在1999年就在《高科技高思維》書中提出警告,但成效似有限。有些人提議管制、禁止,可是卻愈禁愈紅;有人怪罪於資本主義市場文化。不過,怪來怪去、禁來禁去還是成效不彰,恐怕仍得身為市場主人的消費者人人反躬自省,由自己檢討排拒誘惑,早日尋回「人的善良本質」並加以發揮,才可奏效,否則向下沈淪的結果,毀滅就不是不可能的了。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