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我們怎麼能離開這塊土地?這是我們的根啊! --中寮工作站.阿妙
那一夜,於天旋地轉的災變中,整個南投縣中寮鄉八仙村的人都奪門而出,竄奔到較為空曠的地帶。 不意於此荒亂中,永樂路的一戶民宅卻傳出了火警,眼看火舌即要蔓延。而此際電訊卻已因劇烈的地殼震動而中斷,在水電俱無的漆黑狀況下,有人自告奮勇的試著騎機車向中寮鄉消防隊求救。祇是在芮氏地震記錄上寫著規模7.2的這個台灣大地震,已震毀消防隊附近精華地區的住屋不計其數,疲於奔命的消防人員實在無能再至鄉郊的八仙村撲火。
就在如此的景境中,藉著幽微的泛光,八仙村的當時村幹事廖學堂瞥見村裡渠圳上尚積存著兩日前下的雨水,於是趕急發動大家以塑膠布與磚塊蓄水,並找出臉盆水桶以接龍的方式救火。
雖然渠圳的積水無法全面性的撲滅火舌,卻讓村裡的一些長輩和廖學堂開始意識到,在意外天災中,村內這條渠圳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就這樣的,老人家開始講述這條名為福盛圳的故事,而在村中長輩的口述裡,廖學堂也回憶起自己在此古圳中嬉戲的童年往事。
在那時,這條穿過中寮鄉福盛、八仙二村三個社區的福盛圳水,曾灌溉過近五十甲的良田,也是廖學堂小時追捕蜻蜒、撈魚捉蝦的好去處。祇是在漫漫歲時裡,由於七○年代的農業轉作需水不殷,因此水圳就少了像往昔般的養護,加之後來圳周附近土地逐漸的傾圮坍塌,所以福盛圳也就隨著歲時的遞變,漸而的乾涸、乃至日後的荒煙漫蕪了。
中寮鄉的八仙村
位於台灣唯一內陸縣市南投縣境的中寮鄉,全鄉面積有14665.41公頃,鄉內多綿延山巒,有平林溪與樟平溪南北蜿蜒西流。由於省縣的主要幹道都未穿越,因此也有許多外人不悉此鄉位於何處,原來於此緘默作息的鄉民也習於歲歲年年自守其成。然緣因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對該鄉造成的傷害屬居全國之最,致使默默無名的中寮一夕之間名聞海內外。
八仙村劃屬南中寮,為永平十一村之一,村民多係務農,於日治時期,為了農田之利而興渠築圳,導引由粗坑而下之水沿山壁鑿行,若遇無可通行之處,則另架設水橋便利水行,其間含蓋長短不一的水山洞4處以及大小水橋3座,如此蜿蜿相蜒五公里長。在水圳盛期並設有二班巡圳員,每日交互巡視水圳,如見輕損微恙,巡圳員就自行清理修護,若遇有較大之傾塌損害,則會發動公工處理。
所謂的「公工」,意如今日社區的志工,然其意義又要深層入裡,是農業時代鄉村共力維護公共設施的模式。相襲迄今,恪於農事之需,農戶也都會配合出工,共同來維護水圳之功能。在彼時,巡圳人員是備受尊敬的人物,因此巡圳一職亦是榮譽之職,廖學堂的父親廖朝和先生就是當年的巡圳員之一。
由於地勢平坦復有水利之便,那時八仙村的稻作產量就位屬中寮鄉之首,而有中寮大米倉的美譽。祇是曾讓老輩中寮人讚嘆、也讓八仙村人引以為傲、猶如金黃海脈的溪底窯水稻田,在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中流失泰半,另而一直讓八仙村民暱稱為馬鞍崙圳、灌溉過許多良田的福盛圳,又因由農田水利會轉渡自來水公司後,在農政單位的主導下由綠油一片的水稻田漸轉為旱作,水圳的功能也因此日形消減褪色。
原本的八仙村田原風貌就在種種不同時境中做著不同遞嬗,由甘蔗、樹薯而香蕉、柳丁、乃至後來並不需精密耕作卻無能涵養水土的檳榔。
在人海滄桑裡,福盛圳也沈默的看著大地的嬗變,聽見風中老農的耳語,慨嘆而今的農作已不像往昔漂亮了。(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