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81 期 2002/10/17 -- 2002/10/23 財經專欄
 
學費負擔何必分級!
駱明慶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
 

為了抗議「貧富差距日益大,窮人子女讀不起」,數個勞工團體日前到教育部表演行動劇,要求「學費負擔分級制」,認為高中職以上學校學費應依家庭所得能力,訂定差別學費標準,以免窮人子女因家庭所得偏低而喪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否則,窮人將難以翻身,「三級貧戶當總統」的例子將不復存在。

其實,現行制度下的高等教育中,學費的負擔早就是分級的了,只是這個分級的內容是:富人負擔的較少,窮人負擔的較多罷了。這個奇怪制度的源頭是,政府一方面在高中職階段實施分流教育以限制高中生人數,另一方面在大學階段也規劃了大學的數量以及大學招生的數目,並且堅持低學費的政策。但是,所謂低學費並不表示大學教育的成本真的那麼低,公立大學的低學費仰賴的其實是納稅人的補貼。


教育機會vs家庭背景

堅持高中職分流教育和由政府大幅補貼公立大學的影響是,想讀大學的人向來都遠大於大學聯招的學生總數,即使在錄取率大幅提高之後,人們仍要競爭學費較低、品質較好的公立大學,仍然只好依賴嚴密的考試過程來分配上大學的機會,這時家庭背景便開始扮演決定學生是否能取得受大學教育機會的重要因素。日常生活的簡單觀察和所有的學術研究都顯示,考試成績和家庭背景呈正相關。結果是,家庭背景好的考上公立大學,家庭背景稍差的考上私立學校,家庭背景最差的考不上大學或者根本就沒有機會考大學。

所以,窮人子女能否上大學,最大的因素不在是否有錢付學費,而在於上大學機會的分配受到政府嚴格的管制。真要談解決窮人子女的學費負擔,其實不需要建立勞工團體訴求的「學費負擔分級制」,只要消除現制之下的不合理補貼,將省下來的經費開辦就學貸款便綽綽有餘。


充足就學貸款 保障就學機會

舉例來說,九十學年度約有公立大學學生二十萬,私立大學學生四十八萬,以公立大學每年學費約四萬元,私立大學每年學費約十萬元計,政府每提高公立學校學生二萬元學費(每學期一萬元)的補貼,就可挪出四十億的經費。以這些省下來的經費辦理就學貸款,就足以解決窮人因所得限制而喪失升學機會的問題。假設每筆貸款補貼四年、百分之五的利息,四十億就能夠支應二百億貸款的利息,相當於二十萬個私立學校學生的學費。

因此,提高公立學校學費並減少對公立學校的補貼,將省下來的經費開辦就學貸款,就足以解決窮人子弟因負擔不起學費而無法受教育的問題。取得受教育機會的窮人,畢業後提高的所得應該足以支付就學貸款,否則當初何必貸款唸大學呢?變成總統的三級貧戶,應當會很樂意償還就學貸款,並不需要其他納稅的低學費補貼吧!

有了充足的就學貸款來保障就學機會之後,窮人付較少學費的「學費負擔分級制」就只是一種所得的重分配罷了,並不會增加窮人的就學機會。所以,學費負擔何必分級呢?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