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81 期 2002/10/17 -- 2002/10/23 論衡【吳惠林隨筆】
 
打拼的姐妹們最美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在享用本報記者禹海從921災區帶回他親自參與製作的「龍眼乾」之後,沒幾天就在《台灣日報》副刊「非台北觀點」專欄中看到〈加工廠的姊妹們〉這篇短文。該文記述的就是一群可愛的姐妹淘,她們以「手工」製造「龍眼乾」產品的溫馨小故事。

看了作者馮小非生動描述的一群姐妹們分工合作的過程,我才知道平日一口吞嚼一大把的「去子」龍眼乾,每一個的出產並不簡單,作者以「簡直像幫皇上沐浴、更衣般仔細」來形容,九斤的生龍眼才能製作出一小袋的龍眼乾肉,但,價錢多少呢?區區三百元而已!


歡喜做 甘願受

這樣的價錢當然屬於「薄利」、「難賺」,可是這群姐妹們卻都「歡喜做、甘願受」。原因何在?原來她們想到原本在市場上被人隨意喊價的龍眼,能被當貴賓款待,不但躺在特別設計的包裝盒裡,身上還覆蓋著一本厚厚的《龍眼書》,書中是龍眼樹從嫩芽到烘焙過程的寫真,而種龍眼的農人也入鏡。就在農人也覺得與有榮焉氣氛下,這些姐妹們越做越高興,她們享受著這種龍眼林百年來沒人做過的事情,把龍眼「上相」地搬上檯面。(編者按:本期13版刊載《龍眼書》中的龍眼林風味餐)


窮則變 變則通

這群包裝廠的姐妹來自不同的職業,之所以共同從事這份非本業,是衝著一份「不服氣」,不相信龍眼林賣不出龍眼,也氣辛苦摘下的龍眼換不到出貨的油錢。在這一股不服氣的支撐下,這群姐妹們採取的不是時下流行的「抗爭」模式,而是「窮則變、變則通」的自力救濟方式,「找人設計包裝,請社區照相班的同學幫忙拍照,自己寫文案,找通路接訂單,並吆喝一幫女人小孩,幫忙摺盒子作包裝。」就這樣通力合作,一團和氣打拼。這些龍眼乾其實還不曾增加這群姐妹淘的收入,之所以選擇這樣的路走,雖說是「換來一口氣」,實則不向命運低頭,不信打拼不會有收穫。


真心對待萬事萬物

這群姐妹們樂天知命,把工作當成樂趣,既不計較付出會有多少回報,也不在乎工作的時間長短,大家「分工合作」,將自己份內的工作由衷努力做好。這種「樂在工作」的心態和實證,已經完全顛覆當前人類社會將工作視為辛苦事務的習性,這其實是一種返本歸真的舉措。畢竟人在人間誕生,就在快樂過生活,而將日常生活的事務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於是歡喜從事不是頂自然的嗎?這群姐妹的行事讓我們有了機會作一番根本的反省,而她們對龍眼的疼惜,也反映出對萬事萬物「真心」相待的人性,或也才真是人的本質呢!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