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對於上一代親人的悲劇所刻劃出的中國近代史滄桑,陳師孟有深刻體認,他尤其對「共產主義」見解獨到。
訪問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很難不被陳氏家族戲劇性的遭遇打動。祖父陳布雷一生效忠國民黨,躬忠體國、憂國憂民,然而獨木難支,最後自裁殉國。一般讀者可能不知道,陳布雷最疼愛的女兒陳璉(陳師孟的姑姑),少女時代滿腔熱血、投身共產黨,文革中卻被鬥成叛徒,不堪受辱跳樓自殺。這對分別追隨國、共兩黨的父女,「殊途同歸」的展示了兩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坎坷命運,聞者無不噓唏。
明知祖父「不准參政」遺訓,陳師孟在忠貞國民黨員的父母監視下,懷著與祖父同樣憂國憂民的心境,率先加入民進黨,先後出任黨祕書長、台北市副市長,一直到今天的總統府祕書長。陳師孟說,仍然健在的父親,體驗了民進黨真正為民服務的執政後,終於贊同他的選擇,可惜母親沒來得及見證,逝世前仍不諒解,令他遺憾。
馬克思高估人性
對於上一代親人的悲劇所刻劃出的中國近代史滄桑,陳師孟有深刻體認,他尤其對「共產主義」見解獨到。陳師孟認為原始的共產主義是相當「人本」的。馬克思在其1844年政治經濟哲學手稿提出:「人性是人類真正的社區」(human nature is true community of man),意指人類要形成和諧和平生活在一起的社區,每個人都要回返自己的本性;「共產主義」(communism)本來就是大家要一起和諧生活的觀念。而資本主義的累積資本,讓人產生物慾,使人脫離了自己的本性。因此,唯有拿掉(私人)財產權,拿掉對財富累積的慾望,人才能返回本性。
不過,馬克思最大錯誤就是「高估了人性」。拿掉物質的追求,人還是會追求權力、地位等精神層面的東西。而為達到這個目的,甚至可以不擇手段;去除財富的引誘,其他的引誘甚至更可怕!
大動盪時代的悲劇
在陳師孟眼中,姑姑是當年的理想主義青年,他們信奉的是「馬克思主義」,認為那才是世界大同的理想社會。但是,實際的馬、列、毛主義,卻濫用了馬克思思想,只強調如何由資本主義演進到共產主義的階段,即所謂的「武裝革命」的手段,並進一步將之變成遂行私人權力慾望的工具。
這些年輕人被欺騙了。三反、五反、「百花齊放」,以致文化大革命,其實是「陽謀」、引蛇出洞,是整肅異己的幌子。這一頁鬥爭歷史,導致1945年共產黨佔據大陸以來,中國毫無進步,甚至退步。陳師孟最後結論說,整個中國人的悲哀,就是中國共產黨造成的。
本報為了讓讀者切身了解中國這個時代的悲劇,特別從本期開始連載陳必大先生「紀念我的父親袁永熙」一文。陳必大先生是陳璉的兒子,和陳師孟是表兄弟,目前旅居美國。陳必大想必也承襲了陳氏一門的儒雅文風,平實的文字中蘊涵了綿厚的真情,在不落痕跡、不著俗套憑弔父親多舛的一生中,引領讀者見證一個大動盪時代的悲歌。
袁永熙、陳璉小傳
陳璉早在上大學之時,就信奉「無產階級革命」,秘密加入共產黨,和效忠國民黨的父親走上完全不同的「革命道路」。她與後來成為其丈夫的袁永熙(地下黨的支部書記)一起參加「學生運動」,進行革命鬥爭。解放後,陳璉成為政協委員、團中央的部長,袁永熙也成為清華大學第一任黨委書記。但好景不長,因為他們在一九四七年曾被國民黨逮捕入獄,經陳布雷保釋出獄,此事成為被懷疑的起因。袁永熙被調職,後來被打成「右派」。陳璉被迫與之離婚,劃清界限。但「文革」中仍未能逃脫厄運,被當作「叛徒」批鬥,她無法忍受,最終也跳樓自殺了結。而袁永熙雖然浩劫餘生,然早被命運磨盡了豪情,最終黯然消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