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5 期 2002/9/5 -- 2002/9/11 財經專欄
 
只調部分負擔如何?!
駱明慶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
 

健保問題令人頭大,解決之道無他,調整部分負擔而已矣!


為了解決健保的財務問題,健保局決定自九月起提高健保費率與部分負擔。健保費的「雙漲」引起各界廣泛討論,工會團體也發動數萬民眾遊行,要求在其他浪費如「藥價黑洞」徹底解決前,不應提高健保費。


改革正確阻力大

回顧這一個多月來的討論,健保局先提出大幅調高部分負擔的構想,企圖以提高個別民眾至大醫院就醫的成本,來抑制我國健保實施後每人每年平均約十五次的看診次數。此一構想在輿論質疑將造成重症患者等弱勢族群無力就醫的質疑之下,很快就被打消了。隨後健保局馬上改變策略,轉而由提高健保費率和小幅提高部分負擔著手,以所有人增加一點保費負擔來維持健保的永續經營作為訴求,果然反對聲浪減弱許多,政策將可順利在九月實施,也避開了未來總統選舉考量對保費調漲的影響。

問題是,調漲健保費率真正解決了什麼問題呢?健保財務壓力減緩之後,病人、醫院和健保局減少健保浪費的誘因增加了嗎?答案是幾乎沒有。在這個大小病都保的制度之下,真正會影響人們就醫頻率的,只有部分負擔這個因素,這是看病的邊際成本。大幅提高部分負擔比例,人們才會謹慎考慮到大醫院看感冒是否值得。八月底部分負擔小幅調整之前,各大醫院湧現的看病人潮,恰好說明了人們對邊際成本的反應。


調健保費方向錯

反之,調漲健保費率並無法改變人們的行為,因為應繳保費數額和個人就醫行為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因此,調高健保費率,使得健保暫時不會「破產」,與健保完全免費,再以其他稅收例如所得稅來支應,其實是完全相同的。

至於醫改會或工會團體所要求,法人醫院財務透明化和解決藥價黑洞等問題,其實有健保制度本質上的困難。全民健保的本質,就是把全民的醫療支出預算,交到健保局、醫師、和藥商等「專業人士」的手上。醫療過程中該使用什麼「合理」的醫療資源包括醫療行為和藥劑,以至這些醫療行為和藥劑的「合理」價格,其實都不是消費者或者醫改會與工會團體所能完全理解並且有效監督的。這也是為什麼健保局對於醫院和藥價這方面的「浪費」,一直無法有效改善的原因。反倒是健保局為了化解這一波質疑「雙漲」的壓力,相當明快地宣布自明年一月一日起調降萬餘項藥品價格,估計一年至少可節省約四十六億元。


置之死地而後生

所以,大幅調高部分負擔才能真正改變個人高頻率就醫的浪費,而讓健保財務不夠充裕反而能促使健保局往節制醫院和藥商的角度努力。因此,健保費率或許不但不應調高,甚至可以考慮降低或完全免費,讓健保制度時時處於負債邊緣,反而有助於減少浪費,至少可以減少健保局的盈餘,而減少健保局對三千多位員工的獎金支出。至於大幅提高部分負擔之後的重症患者,可以透過正面表列各種需要特殊考量的疾病,另外以酌降部分負擔的方式來處理。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