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4 期 2002/8/29 -- 2002/9/4 真相
 
百事虧損百事哀
鍾谷蘭  東海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全球最知名企業集團之一的百事可樂,深陷中國二十年無利可圖,最近發函中止合作,震驚世界……


澳洲時代新聞網在八月二十三日刊載了一篇〈中國東方式承諾下的告白〉,述說跨國消費集團的「百事可樂」身陷中國二十年的悲慘結局:


深陷泥沼的投資

每次中國投資熱不久,就會出現一窩新鮮受害者。通常的故事是這樣:一個西方公司興奮地設立合資廠,一切順利,一直到他發現隔壁也蓋了一個相同的工廠,用相同的技術(只是沒有合法授權)、生產同樣產品(只是價格便宜很多)。

跨國公司一狀告到北京。但是,合資者銀行帳戶早已打理乾淨。法律途徑走不通,因為這個合資的背叛者是高官、高幹的好友。怎麼辦?大企業會尋求領事館吃力卻無濟於事的奧援,小公司只好認賠出局。

百事可樂的案子是個典範。美國百事可樂1981年投資成立深圳百事,開始在中國投資。1993年合資的四川百事則是政府特許成立的大案子,這從中方合資者是與飲料毫不相干的「四川廣播電視局」下屬的「四川廣播電視實業開發公司」,可略知梗概。本案中方占股73%,美方27%。二十年來它在中國投資五億美元,還沒賺到半毛錢。百事飲料國際集團中國區總裁朱華煦說,希望能在兩三年內扭轉乾坤。這種在國外通常被認為是「發瘋」的合作,在中國則被稱為「長期投資」。

為解決虧損,美國百事擬調漲可樂的濃縮液價格,沒料到「合資者」四川百事竟號召其他中國罐裝廠反對,對抗美方「壟斷經營」。問題是,漲價原是雙方同意並經國務院核淮;而且,哪有「企業內部」的壟斷問題?中方百事顯然賺了不少錢,因為中國是少有的百事可樂銷量超過可口可樂的地方,美國百事卻因為要支付大牌明星的廣告費與不少不樂之捐,苦頭吃盡還不賺錢。但網路上卻還有人說,濃縮液操控在美方,是中國吃了「啞吧虧」。


火熱難解的爭執

美國百事可樂開始「自救」。幾經調查後,最近控告中方的總經理胡奉憲,未經同意使用豪華轎車、到歐洲旅遊,並質疑他虛列成本。胡總經理否認指控。百事可樂派去工廠查帳的人,還受到當地員工的威脅,爭執十分火熱。

鑒於中國法院貪污普遍,西方公司通常會堅持以國際仲裁解決與中方的糾紛。百事也不含糊,它與四川百事的案子已提交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但是,即使仲裁有利美方,仲裁結果還是要拿到四川執行。屆時,百事還需要有個公正的法官。

眾所皆知,法律在中國行不通,大部分事情要靠「關係」來解決。一個這方面的專家說,唯一可靠的辦法是找一個誠實的人,然後要求他擔保合夥人的誠實。

百事可樂希望在四川事件之後,找「可靠的人」合作。但二十年的經驗告訴百事,這種人很難找,且中國的法院通常是保護而非懲罰詐欺者。除非從根本上改革司法,否則在中國連企業經營最基本的法規都是可望不可及的。

跨國事業在中國必須小心慢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將引發另一波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浪潮。但是,有多少跨國事業知道他們進入什麼國度呢?

百事可樂最近在四川的痛苦遭遇,或許對幻想中國「加入WTO」後就不會再「以法整人」的人,有醍醐灌頂之效。

百事可樂事件最後無論如何落幕,都顯示中國企業經營的誠信與國際標準還是南轅北轍,加入WTO是不可能自動接軌的。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