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家父籍貫安徽,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古代」的大戶意味著一個小型自給自足的群落,因此像「槽坊」這樣一個的專事生產生活或慶典中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酒的工廠,自然也少不得有那麼一座;老家的酒坊歷史久遠,可溯至清朝(祖宅則可上溯明朝),規模不小,所釀酒品以二鍋頭最為當地稱道。
一般釀酒,同一鍋原料共出三道(次),頭一道叫酒頭,質差,通常捨去不用;第二道就是俗稱的二鍋頭,質地醇厚,香味撲鼻;第三道則稱尾子酒,意即最後一道,質地較劣;想當然爾,同一鍋原料,二鍋頭只能出那麼一道。
怪事發生了,民國某年某日,家父但聽槽坊師傅上氣不接下氣的跑到曾祖父跟前直喊:「不得了啦、不得了啦,釀出酒仙來了!」父親好奇的跟上前去,但見大廳擠滿了槽坊的槽工,那師傅帶著微顫的音調說到:「二鍋出完後,接著又再出了一道二鍋,緊接著三道、四道、五道不停的出,還都是出不完的二鍋…」曾祖父聽罷率眾親往酒坊,但聞那酒香四溢,出酒處仍汩汩的出著二鍋;曾祖父親嚐後,眉頭一皺,當下宣佈:「封坊!」就這樣,老家經歷兩朝的槽坊就步入歷史,不曾再開啟過,直到今日仍原封不動地矗在那兒!
父親當時年紀雖小,但因人情事故多所閱覽,再經過槽工的解釋,當下就明白了,原來曾祖父擔心的是天下哪有白吃的米飯,招惹了邪門歪道還不知懸崖勒馬,那肯定是要惹禍上身的,非分之財,是萬萬不可貪的,因此當下立即封坊。
家父幼承庭訓,非己之物一毫莫取,而此次事件更是彰顯祖輩對得失的明確分際,要是換了「今人」,天天出二鍋,那豈不就是個聚寶盆?ㄇㄠˋ ㄒ一˙ 啊!然後呢?不失不得,必定惹禍上身,沒個好下場,今人要牢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