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4 期 2002/8/29 -- 2002/9/4 讀者天地【讀者投書專欄】
 
一個都不能少
禾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拿到的眾多刊物中,意外發現一份風格迥異而有別於其他內容的捷運刊物……,它更像是一群有心人在傳送一個深層的理念。

我是捷運一族,平常上下班,假日 爬爬走,它是我最愛搭乘的交通工具。據統計目前各捷運線平日乘載量合計約八十萬人次,而假日或節日更高達百萬人次以上。所以各捷運站成了散發傳單或廣告DM最有效率的地方,尤其在尖峰時段,不要一會功夫,川流不息的人潮馬上可以把成堆的刊物消化一空。而這麼多的捷運族也都有個共同的經驗,那就是一走近捷運站,總是有多份刊物同時向你遞送,而大部份的人也在免費贈閱下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拿到的眾多刊物中,意外發現一份風格迥異而有別於其他內容的捷運刊物—《大紀元周報》。你會訝異在一堆消費性的刊物中,它不因免費贈閱而顯得粗製濫造,它更像是一群有心人在傳送一個深層的理念。尤其是發送的人,沒有職業性的面容,而是陽光般的笑意在你接受的同時謝聲連連,看他們殷勤懇切遞送的一來一往之間,似乎希望每個人通通有獎不要有任何一個人被遺漏,但數量總是有限,後來者難免向隅,讓人充份感受他們熱忱的想要傳達某種美好理念的善意。

這讓我想起張藝謀導演於1999年獲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的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片中深入探討城鄉差距及喚醒重視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

藉由一名代課老師到一所貧窮的小學代課,她毫無教學經驗,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學生的欺負。但她充滿信心的向校長保證,她會在原老師回來後把班級交還給她,而且「一個學生都不會少」。當班上一名學生因家計困難而必須放棄學業到城市中打工而失去聯絡時,這名代課老師想起她「一個學生都不會少」的承諾,於是費盡千辛萬苦也要將他找回。正因為深富愛心與良心的代課老師堅持著好的教育是改變他們一生命運的機會信念,所以「一個都不能少」,而過程中的挫敗與現實的為難都無法動搖她的初衷與堅持。

而在《大紀元周報》這份刊物的呈現上,你隱約可以碰觸到相同的感動與堅持。

光陰寶貴,生命苦短,閱讀的時間更少,更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無益的事物上。週四早上,如果你在捷運站拿到《大紀元周報》,在你看完若有所得的同時,請轉送其他更多人傳閱。小小的舉手之勞,可能改變自己,也改變別人。

通往真理的路很蜿蜒,當人開始清醒,就有義務幫助別人共同走在這條路上。而種子開始散落,萌芽指日可待。我開始期待星期四的早晨,能與真與善相遇。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