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4 期 2002/8/29 -- 2002/9/4 財經專欄
 
民營化的時程與其他
張清溪  台大經濟系教授
 

行政院正積極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在最近一次民營化「推動與監督管理委員會」上,主持人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強烈主導,將民營化時程全面提前。

在這裡可以看到行政官員積極行動、勇於任事的一面。雖然我仍有以下的一些考慮,但我們必須對執政者這種態度給予肯定。為什麼呢?


執政者難以割捨

對執政者而言,公營事業是很好的工具。酬庸也好、執行政策也好、利益交換也好、或是發揮影響力也好,公營事業都能快速地達到目的。

過去批評台灣是黨國資本主義,意指缺失效率的黨營事業與公營事業盤踞經濟核心。其中黨營事業容易解決,只要換個執政黨就完成了一半。但公營事業難纏,因為不論誰執政,誰就擁有公營事業的主導權,誰就難以割捨。

現在執政者強力主導民營化時程,除了少數已經超過原定民營化時程者外,幾乎全部要求提前完成。看來換個執政者仍然有用,終究少了許多利益上的糾纏。雖然這麼說,但這還是要有相當決心,否則會被許多細節迷惑絆住。


民營化方式可變

民營化的問題,不只是時程一項而已,至少還有民營化方式與程度兩項。民營化的方式,過去主要是政府釋出股權。在新的移轉民營條例中,已明定不止釋股一種。實際上,台汽由員工接手,最近已轉虧為盈,開創了民營化另一扇門。

民營化還有其他方式,其中有一種大家可能認為天方夜譚的,就是全民分股。分股,沒錯,就是無償分給每個國民。東歐共產國家轉軌時,就用到這種方式。分股的理論根據是,公營事業本來就是全民財產,行政部門只是受委託經營。現在要把它賣掉,是否得款就要還給國民呢!無償分股,只是將賣出股份,得到價款後,再發還給人民這兩個步驟,一次完成,直接將股票分給人民。台電與中油是這個方式的對象,因為其資本額夠大,釋股也怕影響股市。


釋股應賣完為止

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民營化不能以減少政府持股至50%為目標,而應完全賣光。為什麼呢?

民營化的精神在那個「營」字。目前絕大部分民營化事業,政府都還持有20-30%的股權,且仍擁有半數以上的董事席次。這或可說是「民有化」但絕非「民營化」,因仍是政府在經營。這根本上違反民營化精神,雖然擺脫政府行政上許多限制,但公營的缺點減少不多,增加的倒不少。

就以經營權為例。當政府持股減到百分之十(例如)時,如果政府還去爭取過半的董事席次與經營權,特別是當分散的民股收購股東出席委託書來爭取董事會主導權時,要動用到一些商場手段,政府一定會被批評。但反過來說,政府仍然是最大股東,最大股東不去當董事長,那要誰當?王永慶擁有台塑三寶,也不過就是百分之十左右的股份而已。擺脫這個兩難很簡單,就是把股票全部賣光,真正把經營權交出去,真正落實民「營」化。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