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4 期 2002/8/29 -- 2002/9/4 論衡【三舍漫談】
 
沒有泥土那有花
三舍  (自由撰稿人)
 

1970年代後期,台灣流行樂壇出現一系列「愛國」歌曲,較為人熟知的有:躍馬中原、黃埔軍魂、莫待失敗徒感慨、誰都不能欺侮他、自由女神哭泣了……等。經由獨佔性媒體的傳播、渲染,一時唱得人心沸騰、敵愾同仇。

然而這些標誌著「美中」關係正常化、或「台美」斷交時期的「非常」歌曲,絕大多數已隨兩岸交流的開啟而銷聲匿跡,其「壽命」不出十年。正如同早年「偉人」專屬的那一類個人膜拜、禮讚歌曲,還等不到威權時代結束就無疾而終一般,同樣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非常意外的,該時期的該類歌曲倒也有極少數留存了下來。其中最具流行音樂曲風、最沒有八股味道,今日唱來仍然貼切、不覺過時的一首,當屬林家慶作曲、林煌坤填詞的「沒有泥土那有花」。

婉轉動人的華爾滋旋律,含情隱喻的歌詞,意在弦外地表達了人土相親的濃厚感情;由草根味十足、紅極一時的鳳飛飛娓娓唱來,尤其扣人心弦。歌詞這樣寫道:

──沒有泥土那有花,不見生根那得瓜?愛的種子輕輕灑,同心播種會萌芽……
──人在苦難中長大,風風雨雨不要怕;愛在冰霜裡成熟,迎風飄曳多瀟灑。

環顧時局,一方面,海峽對岸虎視眈眈,敵意絲毫未減。另方面,國內景氣陰霾揮之難去,解救失業的壓力有增無已;而在野監督勢力磅礡,執政者動輒得咎。可說既有敵國外患,又有法家拂士,正是大有可為的時機。

此時此刻,大家若偶爾唱唱「沒有泥土那有花」,回味、體會一下威權末期的民心士氣,或有助於化解無謂的紛爭,強化國人的凝聚力吧。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