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4 期 2002/8/29 -- 2002/9/4 論衡【話說從頭專欄】
 
聖戰與公益
陳松齡  
 
美國總統布希8月23日在加州斯島克頓市演講時強調,對付恐怖主義是一場看不見的戰爭,美國向恐怖主義宣戰不是報仇,而是尋回公道正義。任何人給恐怖主義份子提供棲生地,將與恐怖主義份子同罪。(攝影/大紀元記者馬有志)

據大紀元記者馬有志23日加州專電,美國總統布希,在8月23日訪問加州斯島克頓市時強調:對恐怖主義的戰爭是一場看不見的戰爭,美國向恐怖主義宣戰不是報仇,而是尋回公道正義。他隨即提出建立國土安全法規、為恐怖攻擊提供保險的提案。

姑且不論美國自詡為「正義的化身」是否合宜,然而布希的話確實有理:宣戰不能站在仇恨的基點上,真正的戰爭必須進入思想與文化的空間,否則偃旗息鼓只是片刻之事。再隔二週,便是911週年日。美國與阿富汗兩方的戰火未息以及擴大要求結盟下,世界各國不可避免地捲入這場紛爭,而這也迫使全球對國家型態、資本主義,與世界如何建立新秩序等事重新進行深刻的反思。


尋求合理的途徑

由於多元文化的潮流所趨,使得人們在面對抉擇與評判時,不免抱持對立與多元的觀點,認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究竟美國宣戰是耀武揚威,還是仁義之舉?由於此事牽涉到歷史、種族與宗教上的重重糾結,恐難定論,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當前蓋達組織炸毀世貿大樓等種種恐怖行為,絕非坐視或商談可以解決。這是一種蓄意的、本質的邪惡,與美國資本主義侵略與外交政策錯誤相比,實難寬赦。此時美國的宣戰,自然有理可循。

倘若美國任由他國炸毀重要建築並侮辱國格,卻始終漠視與無動於衷,才是違背常理之行,那麼瓦解也只在旦夕之間,無須他國破壞了。當然宣戰絕非唯一解決之方,但是戰爭代價雖然慘重,當戰不戰,引發的禍端必然更烈。


王道與霸道

談論慈悲與博愛的,沒有比宗教更深入的了。但是宗教也並非一味與人為善。在我們進寺廟大門時,首先便見到天王殿的四大天王嚴陣以待,嚇阻邪魔。此說明為了堅守正法,必要時將施以武力。當然這必須奠基於德行之上,否則只能一時收效,無法長久服人。

當今談「王道」與「霸道」,往往以為王道就是純然德治,霸道就是武力脅迫。其實孔子時代的「王」與「霸」並不是完全相反的概念。「霸」即「伯」,原意是家族親戚中年長或輩高者的稱謂,由本家或親戚中最有勢力、最受尊敬的人作「盟主」,以制定盟約與秩序。可見從歷史起源說,「霸」與「王」其實是並行不悖的,後來才漸漸分立。

有德有武,才可收服人心。自古以來師出無名,必自取其敗。但是不論人們如何定義自己的行為,天理永存,公道自在人心。因為最後善惡的明鑑只在自己的良知,不在一時的勝敗啊。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