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這是上班族最近普遍的心聲,不管是公務員或私人企業員工均是如此。最近報章雜誌一直在探討星期一症候群、壓力症候群甚至是過勞死等名詞,讓大家在七月的恐懼中還蒙上一股「壓力」的陰影。
不景氣的關係,許多企業,甚至政府部門都在精簡人事,甚至採人事凍結政策。人雖變少,並不表示工作減少;相對地,多出來的工作量就必須加到現有員工身上,因此,一個人當兩個人、三個人用的情況可說是普遍。過度工作的結果,在年初交大三位教授猝死、高科技公司主管疑似累死等事件出現後,「過勞死」這個原本只有日本才有的名詞,也開始成為台灣的現象之一。
前一陣子台中市長因勞累而輕微中風,衛生署長因健康因素請辭,不得不讓人擔憂,民眾的身體果真亮起了紅燈?這二位所做的決定雖然不同,不過卻都及時意識到警訊而煞車。經常看見輓聯上寫著英才早逝,以前未曾去深究這句話的緣由,搞不清楚為什麼能幹的人容易早死?是不是「能者多勞」這句話給害的,把一輩子該作的工作量完成了,所以提早「打道回府」?
這句話根本就是卸責的藉口。根據筆者自己的「慘痛」經驗,被稱讚這句話而飄飄然的人,說是能力強、有責任感可能是真的,但可不見得聰明到哪裡去。因為真正聰明的人是會知道如何去分配工作在生活中的比例,懂得去釋放壓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把樹都燒光了,可對不起自己的將來。如果你上還有高堂老母、下還有啣奶瓶的娃兒,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提早讓自己變成黑白照片,被掛上「痛失英才」的條子,這可是更不負責任的唷!
如果讀者們覺得自己工作負荷量大,已經產生頭痛、胃痛、失眠、倦怠、食慾不振等症狀,那您可能已經有過勞症候了,要記得放慢自己工作腳步或找時間休假。如果無法改變目前的生活形態,建議不妨煉煉功或靜坐,佔用時間不多而且效果很好。
希望各位,都能健康地度過這壓力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