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3 期 2002/8/22 -- 2002/8/28 自然人文
 
慈心慶讚祭中元
陳郁琪  
 

中元普渡,原是古代道教大帝——「地官」的生日。古人相信祂能赦免罪衍,使人們平安解厄。然而真正將中元節人饑己饑精神發揮至極的,則是佛教的「盂蘭盆會」。

「盂蘭盆會」不解之人以為這天有蘭花展,其實此名出自梵文「ULLAMBAMA」;意為「解救倒懸」。倒懸是地獄苦刑,相傳目蓮尊者思念亡母,在地獄見到化為餓鬼的母親受倒懸刑罰,請示佛陀如何解除,佛曰:「必須仰賴十方僧眾,備百味五果一同祭祀,始能解圍。」於是,慈悲超渡成了一年一度的重大活動。

民俗文學專家認為,由於此時暑熱正熾,藉由地官生日消除病禍,且藉由中元普渡祈福,達到鎮靜民心、消暑安定的目的。過了中元普渡這個重頭戲之後,天氣漸涼,人心靜息,季節與生命也將順利進入另一個階段。


基隆中元祭

基隆的傳統中元祭行之久遠,今年更一舉登上國際舞台,邀請多國參加「國際水燈展」,同時日本、泰國、印尼等國都有祈福舞蹈的演出,與國人同享慈悲好客的情懷。

據考據,140年前,基隆由於漳泉二民械鬥慘烈,傷亡眾多,幾經協調,決定將死者遺骸埋在老大公廟(今中正公園頂之主普壇),此後就由各姓宗親輪流主辦普渡,以賽陣頭的娛樂競爭,化解暴戾與舊恨。


迎——開龕門

七月初一,鬼門大開,在地獄受苦一年的孤魂野鬼,重見天日,準備大啖一個月難得的饗宴,人們也備齊鮮花香燭迎接。一般來說,其他地方都稱「開鬼門」,唯有基隆謂之「開龕門」,顯示了特別的崇敬之意。


引——迎斗燈、放水燈

所謂「慶讚中元,普照陰光」。燈火光明的引照,能夠使無主的魂魄找到回家的路。由於民間的信仰特別重視「北斗」星辰的地位,「斗燈」已經成為避邪祈福之物。

傳統上在13日迎斗燈繞境的習俗今已成為花車遊行,是夜舞龍舞獅、煙火齊放,熱鬧無比。14日則在望海巷放水燈,為漂泊的孤魂照路,海岸邊萬人空巷。此祈福、引渡二活動,將中元祭典的氣氛推至最高點。


送——搶孤、跳鍾馗

在中元祭典的尾聲,為了防止有「討厭鬼」留戀不去,有些地區會有「搶孤」與「跳鍾馗」的活動。

「搶孤」是一種集體嚇鬼的民俗體育;相傳當人爭先恐後地奮勇爭奪時,連鬼見了都要魂飛魄散。參賽者以疊羅漢的方式爬上高約11公尺的棚柱,首先取下棧尾的順風旗者獲勝,過程刺激緊張。今以板橋、宜蘭、土城等地的搶孤最有名。

所謂「跳鍾馗」也是藉由「吃鬼大王」鍾馗的鎮懾,使得存有不安分心念的小鬼快快回巢。舉行過這些儀式以後,神鬼歸位,天地靖定,又是清清朗朗的靜好年月。


國外也有中元節!


西洋萬聖節的由來

在遠古的2500年前,居住在大不列顛的高地民族——居爾特人,在夏末豐收以後,就要迎接酷寒的冬天。他們相信這個時序交替的夜晚,也是死神力量最強大的一天。於是當夜祭司將安撫眾鬼、燃起大火、燒烤祭物,以為死亡之神的獻禮。有些居爾特人用動物的頭或皮毛服飾打扮自己,以求嚇阻惡鬼,這也就是今天歐美萬聖節化粧舞會的由來。死亡之神的夜晚象徵冬天的來臨,即是萬聖節前夕的濫觴。


日本多禮的御中元

自古受中國與佛教文化薰陶已久的日本,非常重視中元贈禮〈御中元〉。在日文中,「中元」二字有強烈的贖罪意涵,除了十五日有引渡靈魂回陽世享受人間盛宴等等,歌舞、燈籠祭的習俗外,還衍生成為致贈他人禮物,以銘謝恩惠的美意。這種贈禮的風氣非常熱烈,以至每年日本各大百貨公司無分大小,皆掉入中元商品激戰的衝鋒陷陣中。倘若你送給上司禮物後,卻收到兩倍的回禮,也毋需擔憂!這意味著「謝謝禮物,但是日後若無贈禮也無妨」。日人體貼誠摯的情意,在中元時節展露無遺。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