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依最近的醫學研究發現,醫生開藥時得留意性別差異!非關性別歧視,去年美國藥物研究所出版的一本書中,詳細介紹了關於「性別」在生物醫學上的差異。男性與女性除了人們所熟知的生理差異以外,還有許多不同之處,比如,醫學工作者多年前就知道男女在心臟疾病上的表現不同。
具體來說,男性要比女性平均早十年患心臟病,而且症狀也不一樣:女性表現為呼吸困難、疲勞和胸痛,男性則是短暫而強烈的胸痛。儘管醫學工作者長期以來一直向公眾宣導,但大多數人對此所知甚少。約三分之一的女性心臟病患者不知她們的症狀會與男性有所不同,只有百分之十七的女性從醫生那兒聽來這一點。
男女對藥物的反應也不盡相同。一種抗中風新藥對男性患者有明顯的療效,但對女性患者卻不是很有效果。另一種名為「Seldane」的抗過敏藥,因會導致心律不整而於1997年撤出市場。研究發現,這種藥物對女性患者的危害竟是男性患者的兩倍。
美國《科學家》雜誌登載了關於性別差異的文章,從神經學上介紹男女在對待同一事情的不同反應。腦影像研究(Brain Imaging Studies)顯示,不管是在玩三維的迷宮遊戲,還是看會干擾情緒的畫面時,男女大腦中被激活的區域截然不同。這些大腦區域一般都是與情緒和感情有關係。在進一步研究中,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 MRI)顯示男女在處理語言上大腦活動的區域也不一樣。
從這些科學研究的結論來看,如果我們千篇一律地把男人和女人按照一個模式去對待,那麼男人和女人都沒有被擺到最佳位置;從醫學角度來看,單一的思考方式只會使人類的健康面臨更多危險。中國古代思維早已體認到「男女有別」此一事實:男屬陽,女屬陰,男人的天性為陽剛,女人的天性則是陰柔,因此在中醫調理與配方的拿捏上,都非常重視陰陽之別;而在人文社會的運作上,更是講究男女之別,使之陰陽互補,進而剛柔並濟,正符合「陰陽五行,相生相剋」顛撲不破之理,證諸於今日西方生物醫學「男女有別」的新思維,更是發人深省。
(參考文獻:1. Kreeger, K. Y. Yes, Biologically Speaking, Sex Does Matter, The Scientist. 16[1]: 35, 2002. 2. Kreeger, K. Y. Deciphering How the Sexes Think, The Scientist. 16[2]: 28, 2002. 3. Kreeger, K. Y. X and Y Chromosomes Concern More Than Reproduction, The Scientist. 16[3]: 25, 2002. 4. Kreeger, K. Y. Sex-based Differences Continue to Mount, The Scientist. 16[4]: 26, 2002. 5. Medicine, I. o. Exploring the Biological Contributions to Human Health: Does Sex Matter?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