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2 期 2002/8/15 -- 2002/8/21 論衡
 
絢爛後的悲哀
陳柏年  
 

29歲風華正茂的美艷女星陳寶蓮,本是炙手可熱、人人爭捧的演藝名人,最後卻因誤入歧途落得抑鬱淒清,以跳樓結束她短暫的一生。近日又傳出年方28,頭頂世界冠軍光環、有「漂亮寶貝」之稱的保齡球國手曾素芬,疑因感情與出賽成績不如意,竟選擇墜樓自殺身亡一途。這兩則消息在時間與意義上的相近,使人不禁深思名人光鮮亮麗的表面之下,往往暗藏生命的寂寞悲哀。而人生的依託與價值,究竟又該歸屬何方?

選美小姐出身的陳寶蓮,明艷不可方物,卻因為感情挫敗以及被三級片污名的枷鎖牢牢束縛,使得她即使有回頭之意,卻再也難以重新出發。與單純率直、任性敢為的陳寶蓮相比,臉上常帶靦腆笑容、自我要求嚴格的曾素芬,無疑是較為內向謹慎、深謀遠慮的女子。她在運動上的天賦與臨場冷靜應戰的表現,每每叫人擊掌喝采,無怪時下許多青少年將她列為心中偶像。

然而這兩個人卻都在相仿的年紀、相似的時間,選擇了相同的方式結束生命。那些傲人的美貌、驚人的成就與眾多鎂光燈的焦點,在她們生命的最後一刻不但顯得空洞與沒有意義,反而更加苦澀地襯托榮華散盡的無以自處,以及他人無法理解的沉重壓力。

名利所帶來的快樂本就短暫,付出的代價卻往往得不償失。前些年戴安娜王妃與德蕾莎修女相繼離世,時間相隔不到一個月,兩人一生各異其趣:一位是日常僅保有三套衣物、以清貧為終身圭臬、矢志為窮人服務,外表平凡的瘦小修女,終日在印度與落後國家貧民區中默默奔走;一位是下嫁英國皇室後風靡全球、年輕貌美,髮型與服飾時時帶動流行,備受世人矚目的戴安娜王妃。

然而德蕾莎修女長壽且愉悅的過了她充實豐富的一生,戴安娜王妃卻在她有生之年,飽嚐了婚姻問題、憂鬱症、飲食失調,以及流言蜚語的困擾。物質上衣食豐足、應有盡有的王妃,心靈卻長期悶悶不樂。生活簡單樸實到匱乏的一位修女,豐富與喜悅的心靈連帝王也未必能及。

另外,在殘酷的現實中,如果一個人放不下、跳不開,就會被當下的執著縛住:如果陳寶蓮在跳樓前不抱著強要見人一面、不惜以死要脅的想法,如果曾素芬在面對不順的境遇能一笑置之,不存有「我一定要成為勝利者」的念頭,相信世上的悲劇會減少很多。

但是在嚐過名利情慾的人間毒酒後,能夠自由超脫、來去隨意者幾希?大部分的人,還是寧願在自己原有的想法裡打轉,杜絕其他的途徑。也就難怪世人表面絢爛得越耀眼,往往身後的悲哀就越深刻了。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