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1 期 2002/8/8 -- 2002/8/14 論衡
 
化解金融困境宜加把勁
大紀元  
 

台灣會不會再有金融風暴?雖然政府官員保證不會,但是在經濟景氣仍未明顯回春、金融機構逾放比率又迭創新高的陰影下,卻有愈來愈嚴重的態勢。此外,產業與企業界也仍然抱持悲觀的論調。這都警惕著我們,在景氣呈現復甦氣息中,仍需抱持審慎的態度去面對並徹底有效的解決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前的金融問題雖然很多,從表面上看,以百孔千瘡形容可能也不為過,但是只要運用智慧,冷靜的面對各項問題,尊重專業與專家的意見,相信仍然可以理出一個頭緒,讓問題迎刃而解,雖然可能付出一些代價,但台灣的經濟也只能這樣渡過寒冬,重新起飛。

最忌諱的就是諱疾忌醫的鴕鳥心態,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挖了東牆補西牆,問題依然存在。惡性循環之下,吃苦受害的還是廣大的基層百姓。

以問題金融單位而言,如沒有能力償付債務,財務狀況顯著惡化或負債大於資產等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在面對市場機制的挑戰中,政府一再保護,或勉力支撐,反而讓不肖的經營者有充裕的時間,利用苟延殘喘的空檔大肆掏空資產,違法冒貸、超貸……讓政府金融重建基金如深陷泥淖般的使不上力。雖然政府的維護與力撐,也是在保障廣大投資者的權益,並避免引起金融風暴,立意良善,值得肯定。但這不正是挖了東牆補西牆,既非萬全之策,也使得社會上獎懲失據,甚至隱藏更多問題。將來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很可能就會星火燎原,引起骨牌效應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相信誰都不敢打包票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

金融困境的根源,多年來已有諸多的共識,而基層金融的沈痾是其一。這兩年以來,政府已有大力掃除的行動, 此一正確動作當必堅持,不要虎頭蛇尾才好!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