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70 期 2002/8/1 -- 2002/8/7 讀者天地
 
高中職、五專多元入學 辦法試擬並解析
林春雄  
 

「多元入學」這樣好的方案實施以後,學生的升學壓力不減反增,而且弄得學校、學生、家長雞飛狗跳,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瞭解其意涵便自以為很複雜,以及對其公平性缺乏信心。明年多元入學的辦法,教育部預定在八月定案公佈,本人願提出淺見,供有關單位參考。


高中職、五專多元入學流程

1. 6/8 基測報名
2. 6/16 准考證寄發
3. 6/20 畢業典禮
4. 6/24,25 第一次基測
5. 7/4,5 第二次基測
6. 7/15 兩次成績寄發
7. 7/18 基測成績複查
8. 7/21,22 申請、甄選入學報名
9. 7/25 申請、甄選入學放榜
10.7/27 申請、甄選入學報到
11.7/28-30 登記分發入學繳卡
12.8/10 登記分發入學放


兩次學測的意義及作法

為了維持國中教學的完整性,以及籌辦一次終生難忘而有意義的畢業典禮(變調的國中畢業典禮沒有離愁也沒有喜悅)。兩次學測宜在畢業後舉行。兩次學測並不是要多一次增加學生的升學壓力,而是要再給考生一個機會,以避免在炎炎夏日因考試時失常而造成一試定終身的遺憾。教育部七月十九日所提出的「修訂草案」預定兩次基測分別於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一日及七月七、八日舉行,畢業典禮夾在中間似有不妥。

兩次基測的間距不宜過長,以免拉長考生的痛苦煎熬。「修訂草案」兩試便要相隔卅六天,我認為兩次學測只要相隔十天,讓考生有時間調整身心狀況就可以了。

考生可以從兩次測驗擇優向學校申請或登記入學。而學校應優先讓在學科測驗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申請入學,以及優先讓資賦優異或特殊才能性向的學生甄選入學。

甄選委員每年由校務會議推舉負有教改使命感的老師擔任,只「審核資料」,錄取人數高中佔20%,高職、五專可佔40%,俟社會對招生公平性建立信心後,再逐步增加甄、申的成數,讓更多學生靠專長才能爭取升學,以符多元設計的原始意義。

教育部的「修訂草案」將申、甄的時間,訂在六月十八、十九日放榜,即在第二次學測之前,則又會造成明星學校提前搶優秀學生的亂局,這又似有不妥。

甄選、申請之後,剩下的考生一律參加登記入學。由各高中商定總分門檻,但標準不要訂太高也不以考試分數決定入學的優先順序。


要真正落實高中社區化

然後,要落實「高中社區化」。社區高中,當然只允許學區內考生登記,若登記的人數超過,大可採用電腦選號,多出的學生也是用電腦選號分配到附近的公私立高中入學。高中的性質都很相近,都是為升大學做準備,所以到哪一所高中就讀都差不多。技職類的考生,只要通過「基本學力」的門檻,便可選擇到和自己性向相近的高職或五專就讀。便可破除對明星高中的迷思,徹底解決升學主義幾十年來對萬千學生的戕害。

教過國中的人都知道,明星高中都是明星學生製造而成的,我們寧願要名師而不要名校。現在的師資素質都很高很整齊,老師、家長實在不必逼迫學生擠名校。名師能啟發學生的潛力和創意,名校只會製造升學競爭和壓力,明星學校不要只顧自己,不顧蒼生。沒有激烈的升學競爭,學校才能回歸到常態教學,加強多元人文和品德教育。我們的青少年,連殘障的人都要搶了,我們還一天到晚為爭論升學競爭而忙碌?我們應該多費心思,讓眾多「搖頭」的孩子,早日頑石「點頭」!

入學登記亦可以二次招生,至於低分組程度差較多無能上榜的考生,可到補習班補救教學,以增強學力,明年捲土重來。因為升學只需通過「基本學力」門檻,在校生實在無需額外參加校外補習。讓教育回歸學校,補習班只能招收重考生,否則予以重罰,順勢一舉,從根消除幾十年來的補習歪風。

我們希望國中生除了在學校認真讀書外,還有時間重視自己的興趣專長,朝多元適性發展。教育是重要的人生機會,希望學生不再是任人擺佈的弱勢,願天下學子俱歡顏。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