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此次多元入學考試,竟然出現史上最大紕漏--由於入學分發作業的重大疏失,導致全國16萬考生將重新放榜,由於分發結果將對眾多學子的前途造成重大影響,更引起各界強烈的譴責聲浪。
錯誤的癥結--理念vs.技術
此次失誤,緣起於教育部為了優惠身心障礙等弱勢學生,而在去年明訂採取「內含」錄取名額的政策。卻在今年分發時,爆發主辦學校疏於檢閱辦法,將「外加」名額誤以「內含」方式分發,明顯違反招生法令,導致放榜無效、16萬名考生都須重新分配的結果。簡略的來說,就是為了達成教育的理想,卻在作業不純熟的狀況下,致使問題叢生。
其實人世間許多問題,又何嘗不是在「理念」與「技術」中艱辛地尋得妥協?立意良善的九年一貫,本來是為了統整知識與減輕學習負擔,結果學校最大的難題,卻是出現在教師課程時數的合作與分配。此外,健保局為達成全民福利與作業精確,近日發行的IC卡,卻成為眾人抨擊「妨害人權與隱私」的弊端。如同病毒發現與防治不斷推陳出新一般,「理念」的高懸與「技術」的改進,兩者似乎處於無止盡的抗爭中。
盡其在我的人生
雖然,在過程中受到許多莫測的因素影響,「理想」多半成了不可及的夢想,但奇妙的是到了最終,當我們細細回想這一生時,都會感覺「一切自有安排」:毫無預警的事變、無意間聽到的一段話,以及某個擦身而過的人,都很可能改變我們生命既有的方向。
智慧成熟的人回顧這一切時,總會將這些意外歸納為自己完美樂章中的一小節,而非破壞樂曲的劊子手。也唯有正視這些波瀾並小心橫渡,才使他的生命更形圓滿無憾。
有的人年紀老大,卻總愛叨叨埋怨幼年時父母沒有給予他優厚的學習環境、成長後社會沒有提供他公平的待遇、旁人總是在他旅途上製造障礙。也許說得理直氣壯,卻無法跳出怨咎的苦海,讓自己的視野更形開闊。這種抱著「我被外界的事件所控制」的想法者,在心理學上稱為「外控型」。而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反求諸己,認為「事出必有因」、「是我導致事件最後的結果」者,則稱為「內控型」。研究發現,後者的處世與生活態度,要比前者圓融並且成功許多。
雖然人生的海洋變化莫測,總有些意外使得自己的理想有了落差,但是勇敢的人,總是迎納與接受這個事實並且調適自我,才能繼續穩健的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