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他們的犧牲也許能夠改變這個家庭的粗暴「家長」作風,讓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將來能夠自由、平等、有尊嚴的活著。
在看完《大紀元周報》67期第六版「大陸衛星電視台被插播」的事件後,讓我聯想到自己在嚴厲教育下的成長歷程。
刻骨銘心的記憶
二嫂是在嚴母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小時挨打共三次,每一次都可說是刻骨銘心。 第一次在四歲那年,由於二嫂是「左撇子」,所以寫「2」總是反方向,在母親反覆說明而不見效後,就拿出家中很大很寬的切菜刀,一邊握著二嫂小小的手,一邊嚇唬說:「你要還這樣寫,我就把你的手剁下來!」二嫂當時說得更絕:「你剁吧,剁了我就不用寫了。」
第二次與第三次都是因為一些生活小事,家中來了客人,二嫂沒做好,待客人走後,母親把父親關在門外將門反鎖,然後幫二嫂扒下褲子按在地上,拿起笤帚疙瘩開始教育。每打幾下就問二嫂,錯了沒有,二嫂不服軟,母親就接著打,一直到打累了,沮喪地說:「你走吧,我養不了你了!」二嫂二話沒說,爬起來,提上褲子,就要打開門向外走,母親慌亂起來,問:「這麼黑,你去哪兒?」二嫂頭也不回地說:「不知道,反正離開這裡。」當年二嫂才五歲。
以後,母親再也沒有打過二嫂。
事後很久,母親還常提往事,並告訴二嫂,當時只要二嫂服個軟,說幾句好聽的話,就不會挨打挨得那麼厲害,甚至根本就不會有皮肉之苦,母親還責怪說二嫂太倔強,不像人家孩子那麼聰明,一看形勢不對,馬上承認錯誤,避免吃虧。而家長呢,打孩子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認錯,孩子越不認錯,家長就越氣,打得也就越凶。
由家庭問題衍生到國家問題 長大了,有一天,二嫂突然覺得這其實根本就不單單是一個小家庭的事情,就說這個家長吧,咱們舉例,國家領導就像一國之家長,在中國哪有國家最高領導向百姓真心道歉、切實改正錯誤的呢?他的決策從來都是英明的、高瞻遠矚的,即使事後證明是錯的,也要為了整個家庭的「安定團結」,更為了自己的面子和權威硬撐到底,絕不悔過,哪怕一錯再錯,哪怕明知冤枉也要犧牲不聽話兒女的幸福甚至生命,也要堅持到底。
這個家長不惜動用古今中外各種懲罰方式,為的就是讓「不聽話」的子女服輸:我說對就是對,不對也對;我說不對就是不對,對也不對。
最後,看看實在轉化不過來,就乾脆趕盡殺絕,反正兒女這麼多,幹嘛不要好養聽話的呢?再說說兒女這邊,大多數的兒女都從小就培養了見風使舵、明哲保身的聰明態度,所以當他們一旦領悟到家長的喜好後,就會自然而然捨棄自我,迎合家長,做一個孝順、聽話、順從的兒女,為的是「好漢不吃眼前虧」。
仗義執言有多少
想到此,二嫂不禁憂慮,這樣的家庭還會有在家長暴力下敢說真話的孩子嗎?長大後不都成了察言觀色、趨利避害的虛偽之徒?
由此,二嫂打心眼裡敬佩那些敢於直諫捨身忘死的「不識時務者」,因為他們為了自己的選擇、不屈服於暴力,他們將被家長唾棄,被其他聰明兒女鄙夷,將失去世上一切的榮華富貴、基本生存條件甚至生命,但是這還是值得,因為他們為這個家庭保持了一份真誠,他們的犧牲也許能夠改變這個家庭的粗暴「家長」作風,讓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將來能夠自由、平等、有尊嚴的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