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五月廿一日,中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讚賞」部份台灣工商界人士要求「三通」的努力,並歡迎他們儘快受到台灣當局的委託,前來就兩岸「三通」進行協商。隨即,統一集團高清愿要政府拚經濟不能避談三通;並表示只要政府開放三通,台股立即站上七千點,國民所得也可以從一萬五提高到二萬五美元。台塑集團的王永慶則表示員工加薪慢就因為沒有三通,等等。兩人都說可以代表政府去談判三通。
政經難分離
三通現在主要是指通航,或說直航,就是從台灣直接到中國大陸,不必先經過香港或第三國。直航的目的,是可以節省交通的人力物力成本,增加企業競爭力。這樣的「經濟上」的理由很清楚,也沒有爭議。但輿論界討論更多的,是「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國家安全、對等關係、尊嚴」等等,都是政治問題。
那麼,用商人、專業團體、或「私人身份」的官員等「非政府官員」,去談這個實質上非常政治性的經濟問題,就沒有「政治」性嗎?不用「一中」、「九二共識」、「統」、「獨」等名詞,就可以避開政治嗎?
答案都是否定的。本來,抬面上的經濟問題都會涉及政治,因為都有公共決策層面。而三通更涉及兩個政府間的政治問題。怪不得,經濟學(Economics)原來也叫「政治經濟」(Political Economy)。
政商嚴分際
中共對付台灣,一向是走「以商逼政」、「以民逼官」路線,所以要商人代表台灣去談三通,並不令人奇怪。奇怪的是有些商業利益在中國的企業家,居然沒有「利益迴避」的觀念。資本主義要能運作順利,其實是建立在商業倫理之上的,其中一個倫理就是利益迴避。像股票市場的內線交易、官員退休後轉任原主管事務職業等等,在真正的資本主義社會裡是被嚴格限制的。
除此之外,政府與企業之間還有一道天然的界限。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說:「任何兩種性格,都沒有像商人與元首這兩種性格那麼矛盾。商人性格是極壞的君主,而元首性格則是極壞的商人。」所謂元首,就是現在的政府。他說:國君作為商人(就是公營事業),大抵是沒有成功的;君主自己浪費,其經理人也一樣過著揮霍的生活。另外,他考察當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行使大英帝國在東方的許多權力,也發現商人握有公權力,作出的決策大抵只圖私利而不利國家。
當然,企業家也有許多種,春秋時代就有鄭國商人弦高智退敵軍的故事。但是,政府與企業終究性質不同,他們應該各司其職、分工合作,而不是互相越俎代庖、矛盾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