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63 期 2002/6/13 -- 2002/6/19 論衡【大陸現場專欄】
 
兩岸自由貿易區可行嗎?
田君美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研究員兼所長
 

有關兩岸自由貿易區可行性的探討,眾說紛紜,2001年11月下旬,在香港舉行的兩岸入會後的研討會上,大陸學者遲福林教授提出兩岸自由貿易區概念,他稱之為一國四區,但前提是一個中國。2002年初有一位從日內瓦來的大陸籍學者認為,兩岸可以考慮台灣講台灣的一套,大陸講大陸的一套,各自講自己認定的一中是什麼即可。但事實上如果成立自由貿易區要把一個中國的帽子加上去的話,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在媒體資訊這麼發達的情況下,也不可能說你在台灣講一套,他在大陸講一套,雙方還是沒有交集。比較務實的是兩岸努力了那麼多年,才剛剛加入WTO,兩岸可以在WTO的架構下來進行經貿的互動。大陸好像很怕台灣說WTO的架構,一聽到我們強調在WTO的架構下來講兩岸經貿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把它想成是國與國之間,而把它政治化。其實這個架構並沒有什麼特別意義,只是依照WTO的規範,成員之間該怎麼做,兩岸就怎麼做。


兩岸應朝WTO要求經貿互動

事實上,目前兩岸的貿易,包括台灣對大陸的經貿政策,還沒有完全符合WTO的規範。因此,兩岸應該朝WTO的要求去做,進行經貿的互動。如果兩岸在互動得比較好的時候,認為需要進一步形成自由貿易區,或者讓其他國家(地區)加入自由貿易區,那麼雙方再來談成立自由貿易區的問題。尤其是兩岸加入WTO的身份是不一樣的,大陸是開發中國家,台灣是已開發國家,雙方承諾開放的程度,或關稅下降的程度都不一樣,也許要到2005年才會開放到某一個程度。在2005年之後,兩岸以WTO的架構來互動的話,會進入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因為現在每年都在變化,每年都在隨著那個承諾在改變,兩岸的承諾到2004年會結束,亦即在2005年之後,兩岸以WTO的架構來進行經貿的互動,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互信不足還是最大障礙

雖然成立兩岸自由貿易區,可能會有互補互利的空間,但我們知道,目前不管是台灣還是大陸,主要的出口市場都在美國。兩岸成立自由貿易區之後,兩岸的最終產品,也還是美國,還是沒有辦法跟美國脫離關係,還是依賴美國市場。事實上,一個自由貿易區的範圍,如果能夠涵蓋製造、市場,也許會更有意義的。此外,成立兩岸自由貿易區,一定會對產業發展造成影響。其中,好的影響是,如果兩岸之間原料等能夠更有效的取得,可以進一步提升有競爭力的產業的競爭力,但一些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可能就會被淘汰,這是一個消長現象,也是成立兩岸自由貿易區要克服的一個困難點。

目前主要的障礙還是政治層面的互信不夠。而兩岸在政治上互信不夠、在WTO架構下的互動都有問題的情況下,兩岸要談自由貿易區的問題是困難的。如果兩岸經貿能夠先在WTO的架構下很好地運行,則有可能逐漸擴大到兩岸的自由貿易區,然後再把香港、澳門納進去,成為所謂的中華自由貿易區,甚至東協加三,都有可能。也就是說,兩岸要先經貿正常化,然後慢慢擴大,也許會比較平順。如果一開始就鎖定兩岸自由貿易區,構想雖好,但可能一開始要談的時候就很難去談。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