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62 期 2002/6/6 -- 2002/6/12 財經專欄
 
該民營化的豈止華航!
駱明慶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
 

人命的悲劇,促使各界再次仔細回顧華航的營運與空難史。十二年來,華航總共發生五次嚴重空難,死亡人數超過七百人。電子媒體依然過度報導事故現場與罹難者家屬的煽情畫面,少數政治人物將問題扯向華航改名和兩岸三通。這我們不管,而輿論卻少見地出現高度的共識,並很快就直指問題的核心,要求政府完全退出華航以徹底的民營化。行政院長游錫 也承諾華航將於兩年之內民營化。此外,他還表示,今年七月起國營事業董事長的任命也將公開向民間徵才。


正確的民營化方向

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是應該民營化的豈止華航。華航只是政府介入企業經營無效率的一個極端例子,因為航空業的無效率不只造成資源的浪費,每隔幾年還會發生空難,讓人們印象深刻。但其它國營事業會比華航的營運更有效率嗎?它們之所以沒有引發輿論強烈要求民營化,只是因為不會死人罷了。

國營事業多數具有壟斷地位,即使經營不善仍然可以有機會賺大錢,華航在飛安頻頻出狀況的情形之下,仍然能夠賺錢也是同樣的道理。至於其他面臨較多民間競爭的國營事業,當然就是虧損連連,不時需要政府用稅收來補貼了,只是納稅人對於歲收浪費的感受向來都無法和對空難感受的強度相比,也就不會出現徹底民營化的要求了。而公營事業民營化過程中員工的強烈抗爭,也是恰好反映了全體員工在國營事業中相較於民營事業的「超額所得」,否則民營化有什麼好抗拒的呢?

我國國營事業數量之多與規模之龐大,舉世罕見。它的形成當然有其歷史背景。即使大家都知道國營事業的種種問題,從執政者的角度來看,國營事業卻是一筆龐大的資源,可以用在其他政策目的上,華航配合外交政策的飛機採購便是明顯的例子。此外,國營事業人事的安排,也是執政者用來換取政治效忠的絕佳酬傭工具。

政黨輪替之後,朝野關於「綠化」與「藍化」爭議的根源也在此,國營事業一日不能民營,新上台的執政者就總是有那麼多人事要任命,不任用「自己人」,難道要任用舊有政黨的人嗎,這樣的爭議就一定會繼續存在。
有趣的是,批評國營事業「綠化」的政治人物,大多從所謂「尊重專業」的角度,要求執政者減少政治酬傭,卻不直接訴求徹底的民營化,這主要是因為今天的在野者深知自己可能就是未來的執政者,國營事業其實是他們未來政治生涯的一部份,何必讓它消失呢?


公營事業民間舉才非良方

因此,公開甄選專業的國營事業董事長,雖可以呼應民間改革的要求,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因為,不但未來的甄選過程又將是一場政治混仗,競逐者透過政治動員勢所難免,而且「專業」其實也沒有什麼客觀的標準,這也是為什麼民間企業判斷經理人的標準,就只是經理人的「獲利」能力。但是,在必須尊重行政程序的公營體系裡,賺錢賠錢都很難完全歸責於那個專業經理人,使這個最有效的判斷標準失效。歸根究底,徹徹底底的民營化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