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62 期 2002/6/6 -- 2002/6/12 論衡
 
義士的高度
陳松齡  
 

叛國、人道、法律正義
因林毅夫的出現而成為焦點話題



林毅夫是何許人也?在近日國人尚處於華航空難的餘慟下,他依然引起密切矚目,成為媒體注意的焦點。對於「叛國」與「效忠」、「人道」與「公道」、「政局變遷」與「法律正義」的相關議題,由於他的出現,興起了少見的輿論熱潮。


歷史高度vs個人高度

至於林毅夫自己是怎麼說的呢?在接受採訪與親友的陳述中,他說自己當時從金門泅泳到對岸,只因考量的是「一個歷史的高度」,要結束中華民族的不幸、結束這場內鬥。因此他身負台灣「台大高材生」、「現職連長」等絕佳條件,悄悄潛至對岸,改名換姓後留美學成,如今成為大陸知名的經濟學者,不僅是其生涯的大逆轉,也在23年後局勢的變化下,令人有難定是非之想。在面對初時義無反顧離去,如今則堅持回鄉、吹亂一池春水時,林又振振有辭地說他僅想回鄉看父親一眼,並沒存有突破任何現況的念頭,因為他「沒有那個高度」。


幾起義士的「變節」下場

相對於林毅夫的返台爭端與考量標準,不禁讓人聯想幾起大陸「反共義士」的歷史事件。最令人愕然者,莫過於民國54年李顯斌等三名大陸軍官駕機來歸事件。其中一名軍官落地時已死(據推測是被李顯斌射殺),李顯斌與另一名軍官同分巨額黃金。另一名在10年後赴美投共,宣稱自己當時是被迫來台;國防部也因此發表聲明,拔除義士頭銜。豈知李顯斌因經濟拮据,對餘兩人黃金起了覬覦之心,也一狀告到國防部,說餘兩人並非反共義士,全數獎金應歸他所有。義士「貧賤不能移」的形象蕩然無存。民國82年時他回大陸探親,被中共逮個正著,以通敵叛亂罪判處十五年,目前身陷囹圄,可說是求救無援。

民國78年,卓長仁等6位人士劫持中共民航機迫降韓國,來台領取黃金定居。然而暴富之下揮霍數年,竟因經商失敗鋌而走險,結夥三人犯下綁架勒索棄屍的重罪,已於去年伏法。卓長仁在刑前尚高呼「中華民國萬歲」,此聲淒厲,不知是忠是悔?使人不忍卒聞。


變化的高度

根據調查,從民國50年開始,總共有13起、16名「反共義士」駕機來台的起義事件,政府支出黃金的獎賞,估計也在10億左右。然而這些義士有人後來經商失敗潦倒,有多位移民國外,還有人不知去向。安居樂業的比率竟是不多。

于斌樞機主教曾言「宗教無國界、教徒無祖國」,是使人誤解的論調。如果教育不能使青年效忠自己的國家、宗教要信徒不愛國,皆是失職悖道。如今林毅夫在兩岸關係漸趨密切、功成名就之際要求返鄉,仍然無法免除朝野撻伐之聲,終致取消來台。如此看來,隨環境與利益變化的「高度」,最後還是有所侷限,並非無理可循。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