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60 期 2002/5/25 -- 2002/5/31 財經專欄【經濟講義專欄】
 
家庭、市場與政府
張清溪  台大經濟系教授
 

經濟學除了討論生產、消費、經貿、稅、錢等等的市場行為之外,是否還會分析到「家庭」這種社會基層組織呢?
會!現在,不但有許多家庭經濟的論文,還有不少專書呢!目前在經濟學研究所裡,家庭經濟學也算是一個學門了,已經與國際經濟、貨幣銀行等學門分庭抗禮了耶!


家庭對比現貨市場

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家庭有個特色,就是「沒完沒了」。與此遙遙相對應的是所謂的現貨市場(spot market),也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立刻結清」的市場。一般市場,特別是超級市場、拍賣場、地攤等,就是典型的現貨市場。

什麼叫「沒完沒了」呢?就是一筆交易,很久以後才結清,而且通常不是逐一結清,而是迂迴曲折、沾親帶故、拖泥帶水,最後看起來「好像」結清了。例如「養兒防老」,養是養了,防不防呢?要很久才揭曉。怎麼養怎麼防,也沒有一定公式,而且與中間的許多互動關係,如是否標會付學費、婚姻誰作主、聘金嫁妝多少、有無晨昏定省、贈禮、遺產等等,又牽扯纏繞。在這整個錯綜複雜的過程中,把其中一段去頭去尾拿出來,誰能判斷它的對錯呢?這也就是為什麼「清官難斷家務事」了。


家庭不敵市場分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家庭這種特性,看起來是缺點,對某些事情卻是優點。什麼事呢?就是那些必須拖延很久、或必須深入了解交易對手的事,家庭有難以抗衡的優勢。例如生兒育女,或容易造成「道德危機」的交易(如企業有內帳外帳時的會計)等。這裡所講的「交易」,泛指兩造的互動行為。

在日常的生活上,「家庭」面臨著「市場」的競爭。例如,晚飯要在家裡煮飯作菜,還是要到餐館叫飯點菜呢?在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市場交易成本越來越低,市場分工愈細、愈有效率的情況下,家庭顯得招架不住,「家事」逐漸被市場鯨吞蠶食。現代人比較不需要家庭了:更晚結婚、甚至不婚,更多離婚,更少子女、甚至不生小孩(如雙薪無小孩的頂客族,DINK 即Double Income Not Kid),最後連婚也不結了。不結婚而同居的男女,也可算是家庭,但這種家庭相當脆弱,稍不如意可能就散掉了。


家庭難抗福利政策

除了市場的蠶食外,家庭還遭遇到政府「福利政策」的夾殺。福利政策有些是有利家庭的,有些則是「反家庭」的。前者如結婚津貼、生育補助、公費教育,後者如失業保險、全民健保、老人年金。失業保險與全民健保對已成家者而言,有維護家庭所得、維繫家庭的功能;但它基本上替代了家庭原有的「保險」功能。

老人年金對清寒家庭提供維生所需,看上去似乎維繫著家庭的存活;但它基本上是讓家庭沒有必要了,因為它取代了家庭最主要的「生兒育女」、也就是取代了「養兒防老」功能。老人年金整體而言,還是「年輕人養老年人」,只不過是政府統一收取、統籌分配。於是,沒有子女的老人,由別家子女來養;而生兒育女,長大後還要去「養別家的老人」。這或許是大同世界,但對有私心的人類而言,可能會演變成生育太低、人口減少的結果。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