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quire '../adsleft.htm';?>
作 者:沈恩 (Amartya Sen) 譯 者:劉楚俊 出 版:先覺出版社
沈恩(或譯為聖恩,Sen)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亞洲人(1999年獲獎),得獎原因是他「在福利經濟學的基礎研究課題上做出數項關鍵性的貢獻,舉凡社會選擇的一般理論、福利與貧窮指標的定義,到對飢荒的實證研究,都是他的貢獻範圍」。而《發展即自由》這本書就是他貢獻的主要著作。
本書一開始就點出人類的問題:即使人類生活發展到了空前未有的高水準,但是剝奪、貧困和壓迫仍然到處可見,連富有的國家都不能倖免。沈恩認為這絕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因為「飢荒未必是所得低所致」,「富有之中仍然有不自由」,但解決這些問題還是人的責任。而「發展」就是為了克服這些問題,不過,要能有發展卻必須得靠擴增實質的自由,或是不斷地消除不自由方可奏效。因此,發展的意義,不僅限於 「經濟層面」 的累積財富或增加所得,更應向上提昇到增進生活和享受自由。
跨越經濟層面的大作
本書一再強調:「個人的自由是社會的承諾」,「發展是為了增進自由」,而「自由也可促進發展」。雖然自由有很多種,舉凡經濟機會、政治自由、社會便利、透明及社會安全等等都是,但彼此之間都是互補、互利;一切經濟活動從尊重市場機制的交易自由開始,成為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動力,但是政治自由和社會扶持也一樣重要,透過社會安排(包括市場、法治、政黨、媒體、論壇),提供基本的醫療與教育,也能夠促進個人、社會與政治的自由,讓貧窮的國家也能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
因此,雖然本書是以經濟為主軸的著作,卻沒有陷入一般經濟論著只在深度上鑽牛角尖。相反的,它是一本兼有廣度、深度與延伸度的大作。每一章名都是關鍵詞,從自由的觀點開始、到發展的目的,從正義的基礎、到貧窮和能力剝奪的關係,進而探討市場與社會機會的互補,跨越政治層次的民主,以及人權、文化和人道的探討,前後緊密連貫。書中所舉的事例,從微觀的個人經驗,到宏觀的全球性人類議題,在在顯現饒富人文精神的關懷,以及發人深省的哲思。
本書的論述深入淺出,即使討論自由與正義等等深奧觀點,不但排除一般主流經濟學者數理掛帥的時髦作法,還對運用數學、公式,主觀設算「公正」權重的作法提出建設性見解,認為還不如將重心立基於「自由」的觀點,以自由和能力為評估標準,讓思想更寬廣,更合人性。因此,本書已走出純經濟的牛角尖,拋棄時髦,重新重視古典。 不論是否接觸過基本經濟學,只要是愛好思考的人,都可自本書獲益良多。
本書作者沈恩1933年生於印度孟加拉省,1954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先後任教於劍橋、德里、牛津等大學,並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史丹福、柏克萊、康乃爾等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也在哈佛大學擔任經濟學及哲學講座教授。現任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沈恩幼年親歷孟加拉大飢荒,激發他關懷社會弱勢族群的胸懷,他非常重視倫理與道德哲學研究,並將之引入經濟領域,此在本書即明白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