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四月底五月初,正當全台都為乾旱、缺水焦頭爛額,口水戰、搶水風波熱烈上演之際,傳出陳總統有意接續各縣市地方首長稍早紛紛用過的祈雨儀式,也要到廟裏向神明祈雨,希望老天爺普降甘霖。這項消息一傳出,正反兩方的聲音就熱烈交鋒,爭辯的焦點在「總統此舉是否會帶動迷信風氣?」
中央研究院的文史學者表示,祈雨儀式自漢代以來就是治國者帶領人民透過宗教儀式解除焦慮的展現,在儀式中也會懺悔人對自然的得罪,所以,由社會心理觀點來看,祈雨不算迷信。也有道教人士指出,古代皇帝稱「天子」,祭天地是治國者的職責,不過,要祭天地祈求風調雨順是有條件的,必須「上有明君、朝有賢臣、下有良民」,亦即天子必須德行無虧,上天才會相應,帶給庶民風調雨順。
從事現代科學研究的學者,質疑「到廟裏祈雨似乎與利用地球科學資訊來規畫國土的科學觀念矛盾」。而中研院長李遠哲則直說他反對祈雨這種迷信,應該以宣導節約用水等觀念才對,但他也表示,若能透過祈雨儀式讓民眾了解節水、敬天的重要,對民眾也有教育意義。因此,祈雨與用科學方法防治旱災是否衝突,端看總統在祈雨時怎麼做、怎麼說。也有學者表示,台灣正處轉型期,國家領袖一方面想辦法透過科學資訊與方法找水、節水,另外也回應傳統價值,扮演人民父母官角色祈雨。
綜觀各方的說法,可知不論認為祈雨是否為迷信者,都並不反對祈雨這種儀式,而且都對民間習俗表示尊重,也都抱持 「敬天」 態度。如此一來,辯論祈雨是不是迷信就顯得微不足道,觀察的重點應是儀式的意義及其是否莊嚴,以及主祭者的「心」是否虔誠等等。以民間信仰或習俗角度來看,祈雨的儀式並不是臨時抱佛腳能奏功的,而是天子或是地方父母官平時就要實行德政,但凡人總是難免犯錯,平時藉著固定節日誠心地向天神檢討過錯,而當天災出現時則意識到一定犯了什麼大錯,於是趕緊披麻帶孝舉行儀式向上天謝罪,祈求原諒。古語有云:心誠則靈。已明白點出我們,必須有一顆真誠的心,才能得到老天的寬恕,天災也才可能得以有效免除。所以,並不是徒有儀式,甚至想以「求」的方式,或以牲果等向老天行賄就得以遂所求的。
「人不治天治」也是一句俗話,可見老早以前人類就體悟到人平時要好好地治理,若心存歹念、為非作歹,以至於做傷天害理的勾當。那麼,老天就會插手管理,而天災人禍就是證據呢!畢竟「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都不只是說說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