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五月十一日母親節前夕,有兩件大事發生:一是三十萬國中考生參與的「九十一學年度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開始,這是基本學力測驗施行的第二年,堪稱萬眾矚目。第二件大事為北市三萬人走上街頭的「五一一台灣正名大遊行」;由多個獨派團體組成的「台灣國家正名運動聯盟」所舉辦,目的在認同「台灣共和國」的名稱,釐清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並尋求自主與國際地位的支持。這兩個活動的舉辦,使次日的母親節更顯意義深刻、百味雜陳。
「教育是立國之大基」,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的健全與穩定,對全體國民影響至深。教改人士戮力多年,終於達成了多元入學的美意與實踐。然而從去年第一屆開始實施就怨聲載道,不僅父母與師長疲於奔命,舞弊、翹課備考與「學習水準降低」也時有所聞。雖然教改人士疾呼「絕不走回頭路」,然而面對複雜難測的人心,不免為立意良善純正的教育制度,蒙上一層扭曲的陰影。
今年五一一大遊行,也是本著「為台灣母親正名」的美好心願,要從歷史與國際著手,為台灣走出一條路來。台灣是一個獨立的主權,業已脫離國民黨與大中國的悲情意識多年。以上雖然是鐵的事實,然而更名後能否改變大環境,達到獨立自主的目的?更名後從失衡到平衡的代價,是否是現今台灣可以負荷的?大規模遊行結束了,熱情的釋放之後,恐怕需要的是更多的省思。
就拿「母親節」來說吧,在先進國家對「克隆人」科技青睞有加的今日、血濃於水的臍帶關係也趨向模糊時,誰又知道此後數年,這個節日的意義會有什麼轉變?
母親節過去了。各地慶祝活動一一落幕。在瞬息萬變的塵世中,總有些事物會永垂不朽,有些真理會顛撲不破。倘若人們能夠在千頭萬緒中澄靜本心,執守正念,或許就能為將來開闢歷史,從渾沌中創立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