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55 期 2002/4/20 -- 2002/4/26 紀元副刊
 
在大陸「方便」不方便
劉蓮弟  
 

進去之前要拿著一根木棍驅趕豬隻,方便時還要不時提防豬隻的「偷襲」 .......

在大陸如廁,公廁裏必有一句口號「小便入池、大便入坑」。何謂「入坑」?「坑」即「茅坑」也,古人掘地為坑即可解決內急,傳承下來,在今天大陸的北方地區,「茅坑」公廁依然比比皆是。能夠延續下來的原因,固然與當地的經濟文化差異和滯後有很大的關係,而這種「茅坑」文化,還衍生出很多人賴以養家糊口的一個行當,那就是在大陸許多城市如哈爾濱、瀋陽、西安、鄭州都看得見的「掏糞工」這個特殊的行業。

在一般人的眼裡,這個工作大概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但是在大陸五、六0年代,因為毛澤東曾經寫過一篇紀念某位掏糞工的文章,所以這個行業一下子成了備受億萬人民尊敬的工作,甚而比後來被定義為「臭老九」的知識分子還要香很多。

時代雖然在變,這個行業之所以能歷久不衰,實在是因為遍佈於城市大街小巷的「茅坑」需要人力來清理,所以「臭了我一個,香了千萬家」的精神依然有人發揚光大。

我最早去大陸旅遊,是十二年前到黃山。古人云「黃山歸來不看山」,我卻是另一番感觸,「黃山歸來蹲馬桶」。

風景奇特的黃山竟沒有一間像樣的公廁,偶爾在半山開闊之處搭起的臨時廁所,可一窺黃山人渾然天成的傑作,用籬笆圍起來的「透天厝」,裏面只有幾隻大木桶半埋在土裏,桶內稠糊糊的東西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這時就聽見隔壁另外一邊的男廁傳來嘩啦嘩啦有如擰開的水龍頭的聲音,嚇得我們這些女生花容失色,尿意全無,直到回飯店,每個人才如釋重負。這讓我想到二、三0年代上海人家的馬桶,大概也是這樣的木桶吧。此後再到西湖、到桂林,我都不敢在外面方便,惟恐「悲劇重演」。

五年前到哈爾濱賞冰燈,冰天雪地裏在老舊的城市想找到一個公廁要費很大力氣,而且要不恥下問。偏偏天越寒冷,喝進肚裏的水流到膀胱的速度越快,想憋都憋不住,好不容易找到的公廁只能用「恐怖」來形容,地面是滑溜溜的冰,小心翼翼地度過險境,裏面的情景卻讓人幾乎昏倒,地板上一個個坑洞,且沒遮沒攔,糞便如小寶塔般,原來糞坑早已因天寒地凍而爆滿了,我和同伴差點吐出來,唯一值得稱道的,大小便因為進了「冷凍庫」,所以不會有臭味,而我們也只有閉了眼睛草草了事。

兩年前到山東農村看望留在大陸的四姨,卻是真正體驗了老祖宗「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古訓,家家戶戶的廁所都修在豬圈裡,進去之前要拿著一根木棍驅趕豬隻,方便時還要不時提防豬隻的「偷襲」,如臨大敵的情況下解決問題怎麼會痛快,不過這樣如廁的好處是一定不會得便祕,因為要速戰速決。至於說廁所為何修在豬圈裏,則是為了積存「農家肥」,所以人的「出口產品」怎能浪費。

一位大陸學者言:「公廁可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社會進步的一面鏡子,倘若公廁可以讓人留戀,不再只是臨時趨之避之的場所,那麼這個國家社會的整體素質也就進步多了」,斯言是矣!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