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54 期 2002/4/13 -- 2002/4/19 財經專欄【經濟講義專欄】
 
國營事業與綠化
張清溪  台大經濟系教授
 

台糖、台鹽董事長最近換人,立法院與媒體炒了一陣子國營事業綠化問題,好像民進黨(綠色)執政,幹了什麼天大的壞事。事實上,這哪有什麼問題!真正要嚴肅考慮的是政府還需要經營國營事業嗎?


公營事業缺乏效率

國營也好、縣市營也好,凡是公營的事業,都缺乏效率。這不是單一國家、單一時代的事,而是普遍存在的不變事實。古人云:「官屋漏、官馬瘦」。近代,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的首相柴契爾夫人,率先將英國眾多的國營事業民營化,並引領風騷成為1990年代世界經濟舞台最大戲碼。要不是國營事業缺乏效率,國庫不堪累賠,執政者不會放掉這個資源。

公營事業的員工素質比較差嗎?官員沒眼光嗎?資金短絀?還是時運不濟?都不是!公營事業績效不彰是制度使然。


民營企業常倒閉,好在哪?

有個官員說:「你看景氣不好,民營企業關門頻頻,為什麼還要民營化呢?」說起來吊詭,民營企業會倒閉,正是民營有效率的保證!

公營有時經營非常好,但不好也不會怎樣。不好的留下,就降低了公營的平均績效。既然如此,有樣學樣,好的會向不好的看齊,因為經營好是很辛苦的。就僅僅會不會淘汰這一點,就足以使公、民營事業「績效」,分道揚鑣。不信,請看一下這個例子。


淘汰機制 效率保證

假設任何公司(不論公、民營)決策正確率都是50%,但民營企業虧本(決策錯誤)就出局,公營的不會。請看下表。

這個表是這樣看的:第一年公民營不論家數各多少,都是一半對一半錯。第二年,民營的一半錯誤者淘汰出局,加進來另一半,其中也是一半正確一半錯誤;這一半的一半正確(25%),加入原來正確者(50%),正確率提高到75%;其餘類推。但公營仍保持50%。結果是驚人的。僅僅透過這個淘汰機制,十年平均,在市場上的民營事業決策正確比例高達90%,而公營則停留在50%。民營事業有效率,靠的就是市場機能。

其實,公營事業資金寬鬆、人才濟濟、資訊比誰都多,又時而從政府那裡得到救援。說它得天獨厚也不為過。但它經營不善,是命中註定!


綠化?理所當然

各界批評民進黨執政,就把國營事業主管換成民進黨的人。這有什麼好批評的?民主政治要求執政者負擔成敗,包括國營事業;你不讓他換人,那有問題誰來負責?

其實,根本的問題是政府需要經營國營事業嗎?我們從理論與實務上,都知道政府做不好營利事業。又因為它做不好,為了維持某種利潤,它會限制別人進來競爭,這會使社會資源使用效率進一步下降。

政治是現實的。一下子不能放掉的國營事業,能儘量往研究發展的方向轉型,或許是一個出路。但記得亞當.斯密的一句話:「世上沒有比政府與商人更互相矛盾的性格。」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