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53 期 2002/4/6 -- 2002/4/12 紀元副刊
 
沐浴春風
王衣玲  
 

這是功利社會逐漸泯去的慈悲、真正無所求的付出,就像春風的吹拂,讓人覺得輕鬆且自在…


三月是春的季節,樹梢上一片嫩綠,寒冷的冬天已漸行漸遠。三月的南台灣似乎比其他縣市更顯得暖和,只是早晚仍有些許的涼意。學校已經開學了,經過一個寒假,老師、學生間顯得有些疏離。因此,蔡老師帶著自己的便當到班上跟學生一起吃午餐。


吃半個便當的孩子

蔡老師發現有個學生便當只吃了一半就收起來了,這種現象連續出現了好幾天。難道有甚麼緣故?一個國中生偶而食慾不振是可能的,但一個正值成長中的孩子,每天吃半個便當應該是不敷需求的。於是蔡老師把這個學生找來,孩子紅了眼眶說:「留下半個便當是要帶回家給媽媽當晚餐的。」蔡老師聽了很吃驚!細問之後,才知道這學生的父親過世了,留下四個孩子及眼睛看不見的太太,生活陷入困境。蔡老師不敢相信這種悲慘的故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於是做了一次家庭訪問。

這學生及家人就住在親戚家屋簷下加蓋的違章建築裡,居住品質並不是十分良好。她與姊姊念同一所國中,另外還有較小的二個弟妹在念小學。由於母親眼睛看不見,自從父親過世之後,生活就出現了問題。

蔡老師在學校與同事談起此事,引起其他老師的感慨。原來曾遇到這種情況的老師還不只蔡老師一人呢!於是大家突發奇想:「我們何不集結眾多人的力量,成立一個基金會來照顧本校需要幫助的學生呢?」這想法得到眾多老師的共鳴,於是春風慈善基金會就這樣誕生了,而第一個受惠的學生就是蔡老師班上的這對姊妹。


春風慈善基金會

基金會成立迄今已八年有餘。會員以該校教職員工為主,採自由加入,每人每月繳交五百元做為基金。基金會的另一部份收入來源於非會員之教職員工及校外人士之捐款。該基金會初期有固定會員四十一人,隨著一些老師的退休及外調,會員有所流失。捐款中有二位來自校外的非會員,多年來不曾間斷地愛心付出,只知道其中一筆是來自高雄的「無名氏」。

基金會資助的對象乃以該校學生為主,救助的方式分為長期救助與臨時的急難救助。前者主要按月補助生活費或學生在校的午餐費,後者則視情況而定。基金會成立以來除了嘉惠學生之外,並澤及兩個處境非常艱困的家庭。該基金會確實發揮了「集眾多人之力量」來造福更多的人,而且只要基金會存在的一天,該校的貧困學子都可得到良好的照顧。


春風吹拂了無痕

現今已退休了的蔡老師,在談到該基金會成立以來所歷經的種種,心裡有諸多感觸,「付出之後就該忘了它」是蔡老師最想說的!

古有名訓:「受人滴水之恩該當湧泉相報」,但是當我們是這有能力付出愛心的人,就該忘了這事,不論接受幫助的人記得也好,不記得也罷,就當沒發生過,這樣才不至於對接受幫助的人造成過分的心理負擔。

我覺得蔡老師的這番體會是老師能給學生最好的身教,是教科書教不來的,是這功利社會逐漸泯去的慈悲、真正無所求的付出,就像春風的吹拂,讓人覺得輕鬆且自在。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