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古人相信河流的生命與靈性,視為自然的一部份,與人們的生命息息相連。而工程本身所做也不過是對已存在的一切加以順勢利導……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歷經年代最久的大型水利工程。綿綿兩千多年,至今依然滋養著天府之國的上億人口。為什麼都江堰能長存不衰呢?
與自然融合
都江堰主要的設計精神在於:一切都直接取之於自然,借助於自然,而又完全融於自然。中國古老的智慧告訴我們,萬物皆有靈,世界上的一切成形的東西都是生命體,都會有一個成住壞的生命過程。而當一個生命體完全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時候,它的生命就同自然連接上了;自然不壞,它的生命就得以存在。
見過都江堰的人都感受得到,它整體結構非常簡單純樸。都江堰最主要的是在岷江中間築一條淺堤,把岷江一分為二成為內江和外江。分入內江的水,流下去約一千米,就到了人工從玉壘山鑿開的一個二十米寬的寶瓶口。分水堰兩側壘砌大卵石護堤,靠內江一側的叫內金剛堤,外江一側叫外金剛堤。
都江堰主要是由流籠築成。所謂流籠,製作的方法是將青竹剖開以後,浸過桐油或石灰,增加它的纖維拉力,以及防水漬的腐蝕力。再將這種處理過的青竹,編織成長數丈,直徑一米多,有六角形空洞(俗稱胡椒眼)的竹籠,然後把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填到竹籠內,就做成了流籠。流籠每年需要檢查一下,發現了腐朽的流籠,就更換新的。
深淘灘,低作堰
都江堰建成以後,一直得到人們的呵護,例如「歲修」是每年必須為都江堰進行的維護活動。當時李冰作一石犀埋在內江中,作為歲修時候淘挖泥沙的深度標準。歲修的原則是「深淘灘,低作堰」。「深淘灘」是說淘挖淤積在內江江底的泥沙,要淘到石犀為止;「低作堰」是說飛沙堰堰頂不可修築太高,以免洪水季節洩洪不暢。
與歲修相關的一個重大活動是放水儀式。歲修大約在清明節時完成,然後砍榪槎放水,放水時鳴放爆竹,敲鑼打鼓樂,熱鬧而隆重。堰工們先卸去壓盤石和壓盤木,將土埂挖至水面,拆去水面以上的搪樑,砍斷嶺子木、再砍斷盤槓結點竹線,拉倒撐子木和座兜,最後用大繩綁住「揭腦頂」,拉倒放水。之後更有許多祭祀儀式,表達對江水滋養的感恩,對神明的敬畏。
順其自然的智慧
當人與自然如此相互關懷時,人也就與自然共生息了,更沒有「人定勝天」的觀念。但這種看似簡單但意義很深的教訓,在現代科學的衝擊下很容易被質疑。抗戰時期,就曾有德、英、法、美等許多西方國家的現代水利學者、堤壩專家們,到都江堰共同參觀研究,認為常換流籠太麻煩,於是提出計劃,以現代力學方法,改建水泥壩,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可是一下子就垮了,唯有恢復原狀,用幾千年前李冰父子的老辦法。
河流的靈性
都江堰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古人相信河流的生命與靈性,視為自然的一部份,與人們的生命息息相連。而工程本身所做也不過是對已存在的一切加以順勢利導。事實上,改變和控制自然是不相信大自然奧妙的調節機制而產生出來的一種幻覺,也是不會成功的。自然,其實也就是一種有序的安排,無法隨人的意志改變。如若人真的硬是要去改變,其結果不會是一勞永逸,而是違背天意,人反而可能因此造業招災了。
(取材自正見網,2001年10月17日)(正見網網址:www.zhengjian.org/zj_b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