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台語歌壇首開「合唱團」表演風氣之先的,當推文夏先生和他的四個女弟子。他們在1950年代翻唱的「採檳榔」,又算得上是內地流行歌曲本土化的先驅。
這一首取自湖北民謠,由名家黎錦光先生(署名金玉谷)譜成、周璇主唱的歌曲,刻畫採集檳榔的年輕男女之情,洋溢著青春氣息,在1940年代一推出就廣受歡迎。
同樣的情節用台語來詮釋,卻難免有些露骨與肉麻;畢竟當時台灣的民風仍然相當保守與淳樸。不過,由於旋律優美、唱者別樹一格,倒也流行一時。
從歌曲裡,我們彷彿看到了原野、落日、歸鳥、檳榔樹,以及樹上俊帥的小伙子;也依稀聽見那美少女嬌羞的真情告白…
這是多麼美的畫面,就如同浣紗溪畔的「西施」浣紗圖一般。我們忍不住要讚嘆一聲:「檳榔西施」!可惜的是,這頭銜現已另有所屬。
原來隨著檳榔「紅唇族」的蔓延,台灣從南到北、從鄉鎮到都會,隨處可見玻璃櫥櫃型的檳榔攤。櫃中穿著清涼、透明,熱情招徠顧客的少女,就號稱「檳榔西施」。
更有檳榔業者索性搭蓋鐵皮屋,打著「西施」豔名,假掛「卡拉OK」招牌,大作色情買賣的勾當。
最不可思議的是,不少蹺家、輟學少女居然趨之若鶩,以當個「檳榔西施」為第一職志。
如今重聽這首老歌,眼見那一粒粒翠綠如昔的檳榔,怎能不興物是人非之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