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門診病例一 午后,三歲的小強讓焦急的奶奶抱來求診。「耳朵流血了!」詳看一下,鮮血從耳道流出來。這下可好,尚不知有否傷及耳膜。原來三歲的孩童學大人的樣,拿起棉花棒自掏耳朵,身子不穩加上旁人輕碰跌倒,棉棒插入耳道。這是多麼危險的模仿!
●門診病例二 張先生右耳以及右外側臉部腫脹、發熱、疼痛,又因自行塗抹藥物,造成外耳皮膚濕疹,滲出液沾溼衣領來,狀似嚴重…。原來,是理髮廳師傅的傑作。!
掏耳垢可能產生的弊端
閒來順手撿起一支髮夾或火柴棒,自得其樂掏起耳朵,或者:「乖乖!媽媽幫你挖耳朵!」許多家長喜歡替小孩挖耳朵,更有甚者小孩看了跟著模仿起來,掏得好樂…。也許有些男士也有過這種經驗:「小姐,刮好鬍子麻煩你再替我掏一下耳朵!」但是這些舒服享受的背後,隱藏著多麼危險的後果!
1.耳垢可能被推入更深,使耳道阻塞而聽力變差,更增加清潔之困難。
2.掏耳朵時,會有異物殘留在耳道。最常見的,就是棉花棒上的棉花部分滯留在耳道,影響聽覺。
3.挖耳多半盲目為之,最多也只能看見耳道口端部分。在視線不清又不了解耳朵構造的情況下,稍一不慎或遭旁人擦撞,有弄破耳膜甚至傷及內耳的危險。
4.挖耳器具多不清潔,易導致感染。尤其台灣氣候濕潤,外耳道溫暖潮濕又缺氧氣,是黴菌滋長的溫床,造成耳道異物感,其癢無比。由於黴菌會深植皮膚,需耗費相當的耐心才能根除。
5.掏耳不慎傷及外耳皮膚或黏膜,就會引起耳疔或外耳道炎。屆時會疼痛不已,連吃飯張嘴都難以忍受。也有人會感染溼疹性外耳炎(屬於慢性外耳炎) ,反覆發作加上搔癢,皮膚溼疹化膿,既疼癢又不美觀。
耳垢需要清除嗎?
■外耳道包括外側軟部組織,及內側靠耳膜處被骨質部包圍。外耳道之軟部組織有毛及體腺,體腺之分泌呈微酸性,有保護外耳道之功能。分泌物之質量因人而異,多數都呈乾燥、片狀或成油膩狀,就是耳臘或耳垢。
■一般人習慣把耳垢分為「乾性」或「油性」就是指耳臘之性質而言。有些人誤以為油性耳垢不佳,以為是耳朵發炎症狀,其實不管是乾性或油性都是正常的。
■耳垢在耳道內在自然狀態下多半會不知不覺掉出來。正常之耳朵即有自清作用,不須特別清潔。真正需要清除耳垢的情況是:
1. 若耳垢太多,已經使外耳道阻塞封閉,致聽力不良。
2. 游泳下水前先請醫師清除耳道,以免造成耳垢潮濕膨脹疼痛不舒服。
3. 醫生為檢查耳膜之方便而清除。
■如果您想要清除耳垢,請找合格的耳鼻喉科醫生,在良好的視線、優良的儀器、熟練的技術下進行,不宜貿然自行為之;否則付出的代價可真痛苦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