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49 期 2002/3/11 -- 2002/3/17 文明探索
 
天人合一看世界
丹牛  
 

古人相信五行學說,認為天與人是一體的,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所以一切學問的目的都是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要了解古人的天文地理,就得先了解古人認識世界的方式。事實上,那樣的文明發展方式要比實證科學更貼近於真理。


本源與規律發展的古代科學

「五行」是這個世界的本源,「易經」是世界的運作規律,而「奇門遁甲」則是給人用來認識世界的工具。「奇門遁甲」基於「五行」,運用「易理」,也就無不能測。但這其中的規律,卻不是僅僅用現代數學所能表達的:單一個「乾」卦,就有很多含義;裡面的每一個爻,也有不同的意義;而每一個爻和整個卦象的關係,還有另外的意義。這用數學公式表達不出來,用現代科學也不能解釋,可這在易經裡就是一個卦象,就這麼表達,就是有意義,就是有規律。更重要的是,中國這種古老理論的表達方式是純粹的,從根本原理上入手的。現在這個西方科學做得到嗎?


從觀察與經驗出發的實證科學

牛頓的幾個力學定理,只是幾句話,且「不需要證明」。然後根據這幾句話,搞出一些公式表達的定理什麼的。現在的哪一門學科,不是首先搞了若干的「不需要證明」的假設,再自我肯定正確去發展?為什麼「不需要證明」呢?很多都是根據「觀察」、根據「經驗」,科學家「認為」正確,所以「不需要證明」。都是從人自我的「觀念」出發,而不是直接從世界的運行規律去推演萬物的生息。這樣,怎麼能夠保證自己是以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在觀察世界呢?

《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就有自知之明,他認為自己的宇宙學說,和一個老太太認為「世界在一個龜背上」的看法沒有誰高誰低,都只是猜測而已。確實都只是在猜測而已,從經驗來猜測。比較古代科學和現代科學,就像吃蘋果一樣:一個人拿來就吃了,本能地知道蘋果是用來吃的;另一個人用了精密的儀器測量、用了複雜的公式演算、用了若干本書的推論,最終認為蘋果可以吃,才吃了這個蘋果。


與神相通的古代天文

現在的天文學也好,地理學也好,借助的手段也就是數學、物理學、化學等理論工具,都是人所歸納出來的一套方法,而沒有實質的宇宙規律為依據。那麼,古人如何知道這些規律的?有這麼一句話:「人的文化是神傳給人的」。

星象,或說十二星宿,在這個空間的排列或變化是這個樣子;而在另外空間,是神在那裡做事、講述自己的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在行事。神的思想行為的變化,反映在我們這個空間就是星象的變化、環境社會的變遷、一切生命的成住壞,就是「天人合一」的聯繫。哪裡星象發生什麼變化,哪個天國世界來的人、或含有對應的生命因素的人,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他們想什麼事、走什麼路,就被定好了;而他所要涉及到的什麼環境、什麼因緣也全都跟著定好了、變了。都是同樣的因素在貫穿著。這樣的規律,在東方有「生肖」,西方則有「星座」。

(取材自正見網,2001年3月20日)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