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48 期 2002/3/4 -- 2002/3/10 論衡
 
賣麵興學的另一途徑
林玉体  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系教授
 

台灣民間的活力驚人,慷慨濟助的慈善人士指不勝屈。南部有一位靠賣麵謀生又不怎麼識字的先生,將一生辛勤節儉的數千萬元,配合一群志同道合者之幫忙,共同湊足新台幣四億,打算斥資興辦一所大學,來提供下一代更多的高等教育機會,也彌補創辦人早年失學的缺憾。

消息見報後,前任教育部長回應說,申辦大學有一定的條件及程序。一所像樣的大學,不要說名師如雲,光是建築就耗資無數。以台大為例,只建一個新的圖書館,就要十四億元。賣麵的現代武訓集結的四億元,怎能蓋一所「大學」呢?當然,他的精神感人,自應受到台灣人的尊敬。

目前台灣有近二百所的高等學府,年輕學子不愁入學機會,社會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大學這樣的「正式」教育機構。想上大學的都已成人,而成人教育並沒有年齡限制。美國二十世紀早期享譽全球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dward L.Thorndike)早就說過,任何人以年紀大了作為不再唸書的藉口,都是一種錯誤。只要能力足、興趣夠、體力充沛、時間允許,則終生教育都不是問題。

最近李遠哲院長與雕刻家朱銘的對話,頗具教育意義。李院長問朱銘,那麼好的雕刻作品到底向誰學來的,朱銘經此一問,有些不悅的回答:「請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是向何人學習的?」這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登時無言以對。「教期無教」,是教育成功的保證;教育最終應由「他教」回歸「自教」。

賣麵主人既有興學志氣,似不必辦正式的「大學」;或可用有限資金設置一個「研究資料」中心,讓高中以上的學生有機會來進修。或登高一呼,集資組建一個「台灣研究院」 (Taiwan Institute,或Society of Taiwan Academy),來與以「中國」為名的「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分庭抗禮,發揚「台灣學」研究的風氣,相信必可在台灣學術及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不朽的英名。英國的皇家學院及美國的國家科學院之開始,就是這樣奠基的。或許這正是捐資興學的最佳途徑。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