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日前突然傳出消息,中國政府為防止該國漁工受台灣船主虐待,或該國漁工挾持台灣漁船,偷渡美加等國事件一再發生,準備禁止該國漁民再受雇於我國漁船。此項事件已引起台灣船主的嚴重關切,尚在台灣漁船工作的中國漁民,也表示不解。
這個事件突顯出兩個問題:第一,台灣漁業的勞動供給減少,促使漁船公司增加對中國漁工的勞動需求,本質是單純的勞動供需問題。第二,中國漁工願意上台灣漁船工作,主要是可以獲得較高工資。劫船偷渡美加地區,同樣也是基於經濟動機。
純經濟問題複雜化
這個事件原本可用經濟方法來解決。一方面中國政府可以要求台灣船主預付一筆款項,作為該國漁工的工作保障。一旦發生中國漁工受虐,甚至死亡,則由那筆款項支付各種費用。台灣船主在成本的考量下,也將減少不人道的舉止。同時,中國政府也要向該國漁工預收一筆款項,一旦該名漁工發生偷渡行為,就沒收該筆款項。這樣一來,中國漁工偷渡成本大增,也會重新考慮是否值得劫船偷渡。
遺憾的是,中國政府不往這個方向去規劃漁工的輸出,而是採取禁止受雇的下策,殊為不智。一方面中國沿海港灣多,漁民是當地人,從那裡偷溜,只要地方政府得到好處,即使中央政府再如何三令五申,不見得可以執行禁令。另一方面,台灣船主在尚未找到替代人力之前,也會設法到中國沿岸買通當地政府,偷放漁工上船。
政經畢竟無法分離
不過,這個事件也值得國人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從人道觀點,不管中國漁工或其他外勞,一旦受雇於我,就有責任予以善待,不能動輒打罵。第二,我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日漸上升,所以一旦中國採取禁運,我國經濟馬上受影響,漁工事件只是一項警訊。如果不隨時規劃各種替代方案,以便因應,一旦中國真的採取禁運,馬上就會受制於人。
雖然我國有不少媒體一再鼓吹,兩岸問題應該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但是漁工事件可以看出,兩者根本分不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