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在所有的節慶當中,過年是最被重視的一個日子,尤其是在府城這個古都,「年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從「尾牙」這天開始,家家戶戶忙著大掃除,家庭主婦上市場也開始斟酌年貨,為了迎接除夕的到來,男女老少都動了起來。
● 貼春聯
不論農曆的大月或小月,除夕這一天晚上都稱為「二九暝」,趕著一年中的最後一天除舊佈新。春聯一貼,喜洋洋的紅色更映照出大夥兒歡天喜地的情景,以前農業社會貼的「多子多孫」、「五穀豐收」、「六畜興旺」已很少見,多被改成諸如「招財進寶」、「三陽開泰」之類的吉祥話語,處處可見「春」、「滿」、「福」,象徵著「春節到來,福氣滿滿」。
● 辭年
此時此刻,也不忘要跟祖先說聲過年到了,桌上擺滿了牲禮、佳餚、年糕等祭拜的貢品,虔誠地上香、點燈,還會用紅紙包硬幣放在每個牌位的香爐下,這是給祖先們的「壓歲錢」,並且要在祭祀後燒金紙、燃放爆竹,意指將舊的一年辭去,即將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因此,這個過程又稱為「辭年」。
在府城,「辭年」都是在早上舉行,全家人都聚集在住宅的正廳裡,準備齊聲向祖先們賀年,供桌上除了一般的祭祀品外,還多了「椪柑」、「發粿」、「飯春」、「長年菜」,椪柑是對較大橘子的代稱,因「橘」與「吉」諧音,取「吉祥滿滿」之意;發粿用來象徵發財、財運亨通;拜長年菜則希望幸福的日子長長久久;最特別當屬於「飯春」,以前的飯春是用紅蓪草切一寸四方,上面再貼一小片白蓪草,黏在細竹籤上,插於年飯與發粿之中,現在的「飯春」變得相當地簡易,只在小竹籤上貼著寫有「春」字的紅紙,不論是用蓪草或是紅紙,「飯春」與「飯剩」台語諧音的相通,代表著「生活豐裕」、「年年有餘」。
「辭年」時,每個人充滿著虔誠、感恩與喜悅的心,這一天,在外的遊子陸續地回到家,準備「二九暝」的闔家大團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