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作 者:楊小凱 書 名:楊小凱經濟學文集書評 出 版:翰蘆圖書出版
去追問自己所出生的文化、傳統、土地與人民應該往何處去,這當然是一個充滿道德熱情的提問。但楊小凱的成就更在於他以難以想像的勇氣與毅力,將一個公認是難以回答這個提問的新古典經濟學分析框架,透過先進的數學工具加以改造,重新灌入古典經濟學的靈魂:勞動生產力的成長與社會進步來自於專業化與分工的發展。經由他與黃有光教授發展起來的「超邊際分析方法」(infra-marginal analysis),他將當代的交易成本理論與亞當‧史密斯的分工理論融為一體,更從其中推導出一連串令人目眩神馳的經濟制度與社會結構改變的劇本。閱讀這本文集時,讀者應該能夠隨處見到楊小凱教授藉由獨創的分析方法所迸現的智慧火花。
兩面不討好的獨特分析法
無論如何,建立一個充滿獨創性的經濟理論分析框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姑且不論一個充滿創意的分析方式是對於既成思考方式的嚴重挑戰,習於已經成熟的新古典分析框架的學者可能會認為,這個尚處於成長階段的分析框架太過青澀,在分析時還難以達到一般化與簡約性的要求;從另一方面來說,許多熱愛古典經濟學家思想的學者則可能會對於楊小凱教授強調嚴謹數理經濟方法與均衡概念不以為然。但我認為,處於這種很可能兩面不討好的矛盾之中,也正表現出楊小凱教授在思想上的一致性,亦即:不輕易對傳統作出全盤否定,並試圖讓不同傳統之間能夠相互對話。這樣的對話注定在一開始時會是困難重重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傾聽這樣的對話,應該就可以發現我們更加能夠放下自己的成見,進而欣賞不同傳統的可貴之處。
或許我和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最常爭辯的一件事情是,我非常希望這一套分析框架能夠很快的具有大量實證內容,但是楊小凱教授的看法是:「作經濟研究的人不可高估目前理論研究的水平,對理論的可應用性尤其不能期望太高…加速經濟學知識的有效積累的條件之一,就是有一部份人坐得住冷板凳,作純理論研究,不急於將簡單的理論去應用。」
中國到底要往何處去?
這些年來,我對於經濟學家以嚴謹數理形式說故事的方法論意義有了更實際與尊重的認識;但是在另一方面,當我閱讀文集中的「經濟改革和憲政轉軌」與「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導論」兩篇文章時,我發現楊小凱教授已經藉由大量的個案研究,賦予超邊際分析框架豐富的實證血肉,也賦予它更深厚的歷史人文深度。我非常希望對於現代經濟理論、古典經濟學思想、分工與網路理論、經濟與社會制度變遷、歷史發展、或對於「中國往何處去?」這個大提問有興趣的讀者,都能夠仔細讀一讀這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