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1822年左右,祖籍福建的林欽明於台北市四維路建了大厝,並將之定名為安泰堂。林安泰古厝於1970年代因拓寬馬路而拆除,又於1984年8月以原建材重建於濱江公園。宅院陳列文物以早期農村傳統用具為主,可以見證先民的生活記錄。
林家的男人除了農忙時節整地、插秧、除草或割稻時過忙碌的生活外,平時負責家族間紅白喜事的參與,每天晨昏時節,在埕前交換時事或耕作的心得等家常閒話。其他時間只需照顧耕牛,注意稻田的水充足與否?
家中的經濟大權掌握在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婆婆手上,她們透過媳婦或兒童的幫忙,養雞、鴨或豬等可以賣錢的家畜,孩子上學之餘,回家幫忙做家事,或與相近年齡的玩伴玩時尚的遊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維持家裏日常生活的重擔落在媳婦的身上,她們每天清晨起床,即到埕前的半月池或附近的小水溝,洗全家老小的衣服,或到菜園清除雜草,同時採摘當天的蔬菜。曬衣服時需依照老祖先傳下來的規矩,如女人的褲子、褲管一定要朝內,倘不小心將褲管朝外,即需接受家族龐大的壓力。
位於護院內的日月井是林安泰婦女每天汲水做為日常用煮飯、洗澡之用,或到這兒洗菜,洗衣服。林家的媳婦自進門後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到鄰居串過門子,但哪家的孩子在外面出人頭地或哪家夫婦昨天晚上的爭執,這裏是最佳的轉播站。
依規定,國人百年之後,若不是在家中身故,即不能將遺體運入家門。而僅當上祖父或祖母輩,身故後才可置於正廳,其餘年齡較輕或人丁單薄者,倘於家中身故,僅能置於前廳。據說有位六十幾歲仍未婚的林家族人,心想這輩子無緣置於正廳,由後代子孫風光辦後事,因此選一個黃道吉日的晚上,睡在正廳,過過乾癮。
林安泰古厝景色宜人,是個有趣的景點。利用半日的休閒時間悠遊其間,可以勾起兒時的許多回憶。
(註:葉倫會另篇「林安泰古厝」一文,曾刊登於本報33期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