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41 期 2002/1/14 -- 2002/1/20 文化廣場
 
李天祿文物館 開館五週年慶
亦能雙手演文武‧宛然不愧掌藝人
王孟玲  
 

在2001年12月30日年終的這一天,位於三芝的李天祿文物館堂堂邁入五週年了。在文物館的門口,塞滿了引頸期盼觀看布袋戲的民眾。是啊!我們有多久沒看到這種精緻的傳統戲曲呢?李天祿掌中劇團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了,在台灣的傳統戲曲界,站足了一席之地,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亦宛然」這響叮噹的名號。


文物館裡都是阿公的壓箱寶

目前李天祿文物館的館長,是李天祿老先生的兒子李傳燦。館長表示,當初老先生的心願就是想做一個文物館,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越來越遠離傳統文化的脈絡,老先生擔心有天子孫賣掉了這極富台灣味的尪仔,因此建立了文物館。

文物館的一樓是一個室內的戲棚,雖然不豪華,但幾張椅仔條、幾個板凳,也可以容納百名觀眾,溫馨又親切。館長還表示,這裡是所有愛布袋戲、學布袋戲人的地方,是亦宛然的家。而二樓的文物都是阿公(李天祿)的壓箱寶,各式的布袋戲偶、戲偶的演變、後場的各種樂器等。執行長陳慕義告訴我們,在傳統戲曲界裡,所謂壓箱寶是不會隨意拿出來給外人看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多的布袋戲文物,真的是非常的幸福。

為了讓民眾來參觀,文物館不收費,若要參觀,可事先預約。因為在這裡工作的都是布袋戲的愛好者,這樣的文物館不賺錢,賺的是滿滿的人情味。只要民眾想看文物館,他們就拋下手邊的工作陪同想參觀的民眾一起觀看。觀眾們離開文物館時,臉上展現出的滿足笑容,就是給他們最大的回饋。

經濟來源成了文物館的最大困境,現在台灣社會的型態,使得民俗傳統文物的不受重視,李館長表示,文物館會一直為大眾而開,直到無法再開下去為止。


布袋戲藝術的細緻精巧

傳統布袋戲是困難度頗高的一種戲劇,表現方式非常細膩。在操作上,一隻手要能夠演出所有的動作,以前場的操偶來說,一個操偶師需要會刺繡、雕刻、繪畫、說唱等各種戲偶動作,一人分飾多角,一個人要在同一齣劇中扮演所有的角色。

後場音樂也是毫不含糊,鑼鈔、嗩吶、笛子、胡琴、各式鼓…等等,集結了各種北管樂器,才能組合出一個布袋戲的後台樂隊。

演出時,有許許多多的動作是用抽象的表現方式(說是抽象,卻又非常寫實),例如上船的動作、開門的動作、揮動彩帶代表雲霧繚繞…等。雖然在舞台上看不到具體的東西,但是觀眾們由操偶師的動作表現,很容易就可以進入劇中情境。


文化傳承的困難

一直以來,亦宛然掌中劇團持續著對後輩的培養,這裡的工作人員不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問他們為什麼甘願在這樣艱苦的環境堅持學下去,學了十八年的專職操偶師黃僑偉說:「興趣與使命感是很大的因素。」

目前板橋的莒光國小、台北平等國小、三芝國小以及格致國中,有些班級安排了布袋戲這樣的課程。但是,這些孩子卻面臨升上國中後,因為功課的壓力,不能繼續學布袋戲了,而其他學校卻很少有這種民俗技藝的課程,以致於亦宛然掌中劇團一直在培訓新的孩子,卻無法使他們更長遠的在布袋戲這一條路上繼續茁壯。

在文物館五週年慶這一天,開演前的「扮仙」便是這一群小弟子們的演出,從口白到操偶,從前場到後場音樂,都是這些孩子們一年來的辛苦練習,演出也毫不馬虎。但是面臨到升學後的壓力,孩子們不免覺得傷感;劇團的老師們也是喟然。


戲夢人生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的開館像個傳奇。從最初沒有任何東西,到一磚一瓦都是些親朋好友合力幫忙、募款樂捐而來,依李館長所言,至今都還在負債。在文物館中,所有可見的鋼鐵,都是阿公的朋友提供的。也有人問館長,這樣的文物館沒有經費怎麼辦?館長卻是微笑的說:「沒錢就關啦!」話雖如此輕描淡寫,但在這其中卻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無奈呢!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