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quire '../adsleft.htm';?>
車站名:北門線 路名:阿里山森林鐵路 建築年代:1912 驛舍材質:阿里山紅檜日式木造
跟隨一匹識途老馬南征北討去找老車站,非常有安全感,不管什麼鳥不拉屎的無人小站,他都能照著火車時刻表接駁得恰到好處,每站必停的通勤電車也還算準時,所以來回時間也在拿捏之中,不必擔心流落他鄉,夜宿荒村野站。
追車站,從各條支線追到縱貫海線、山線,今天又追到阿里山線來了。「北門」站是阿里山登山鐵道真正的起點,離嘉義車站一點六公里,原先用阿里山紅檜建造的日式站房早已退役,由1973年新建面積較大的鋼筋水泥新站取代。1998年5月北門舊站曾遭回祿之災,右側部分被燒毀,雖然迅速修建,但重新塗裝的色彩太過俗麗,在一些念舊的地方人士反映下才又恢復綠色基調的素樸原貌。
沒有火車行走的鐵軌落寞地屈居民宅後窗,看在我們眼裡十分有趣,但對當地居民而言也許很無奈,短短的一點六公里在蒸汽火車年代應是木材芬芳、煤煙瀰漫,古意盎然,如今滄海桑田,昔日寬廣的儲木池早已闢建為文化中心和公園,擠身車水馬龍夾縫中,短短二十分腳程,卻令人有「行路難」之嘆。
修繕之後的典型日式木造車站佇立於小廣場一端,孤伶伶的有點單調,熟於此道的素描高手特意站在一株枝椏蔓生的老樹前,將樹入畫,看起來果真逸趣橫生,北回歸線夕日餘暉下,樹影斑駁,和認真作畫的人影交錯著,形成一幅更令人感動的畫面。我常覺得他的人生就像一條源頭活水的潺緩的溪流,雖然長達十萬言的藝術家傳記才剛脫稿,身旁雜務不斷,但他總是不疾不徐,在文稿與繪畫的領域中穿梭自如。
車站前的長椅不知何時坐了一個流浪漢,身旁一部五成新的腳踏車上綁著全部家當,和先前在嘉義車站向我們討錢買飯的中年遊民一樣,都是有車階級。這樣乞討範圍應該比較大一點吧!記得今年春天,夜逛日本九州的博多車站看到一個奇景,晚上十點左右,往來乘客漸稀,車站四處角落卻有人取出牆腳邊捆紮好的紙箱,熟練地圍起或高或矮的小單位,本以為是要佈置什麼活動,趨前一看,每個小單位旁都停著一部綁了大包小包的腳踏車,手腳較快的遊民已傳出安眠的鼾聲,也有人還堅持睡前閒讀的習慣呢!隔天一早,去車站搭車時,所有的紙箱都收到隱密的角落了,看來,遊民們不管天氣多冷也絕對不能賴床的囉!也許這是遊民與車站之間的默契吧!
等一下我們就要回家,但是居無定所的遊民,騎著馱負大小家當的鐵馬,不知要停靠何處?很納悶遇到的兩位遊民都好手好腳,耳聰目明,為何要選擇這樣毫無尊嚴的方式過活呢?
|